第05版:生活5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日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6年12月30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石村:脱贫路上步履铿锵
□本报记者 李道全 摄影报道

    一幢集办公、便民服务、文化室、卫生室于一体的党群活动中心,一个配有健身器材、乒乓球台、篮球架、路灯的上千平方米村民活动场地,以及用于村民休闲的回转水池廊桥,在冬日的山景中格外引人注目……近日,记者来到省定贫困村通川区碑庙镇大石村,欣欣向荣的景象让记者眼前一亮。

    “大石村2014年前一直是个后进村,2015年经复核确认贫困户达201户509人,经过近两年的扶贫攻坚,目前全村摘掉了‘后进’的帽子一跃成为了‘先进’,预计2017年将全部实现脱贫。”从市委党校办公室主任岗位上被派至碑庙镇任党委委员兼大石村第一书记的向云告诉记者,这一切的变化皆源于“事在人为”。

    穷村先扶志

    党员队伍焕发新活力

    “在我们村,曾发生过两亲兄弟因口角打架伤人入狱的事件。”来到大石村,村干部介绍起当时的情况就两句话:一是穷,二是民风差。

    “穷,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书记向云说,大石村2014年以前一直没有村办公室,村支两委靠租用村民房屋开展工作。2013年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成立后,才于2014年借钱修建了三间办公室。另一方面是贫困人口多,全村2212人中仅贫困人口就达509人,占据四分之一。

    如何扶贫?2015年,当向云被派任至该村时,对村里这种贫困现状也倍感担忧。经过近一个月的走访后,他逐渐理清了思路,“扶贫先扶志”,只有激发起党员干部的带头引领作用,才能克服掉群众的等靠要思想。

    为凝聚这股力量,向云与村党支部书记李毅决定建好党的阵地,让每个党员都发挥作用。为此,该村积极争取市委党校等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帮助,多方筹措资金,将原有的三间村办公室改造扩建成容村卫生室、文化阅览室、便民服务中心于一体的党群活动中心,将办公楼门前的一块空地打造成集灯光球场、健身中心、娱乐休闲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活动阵地。

    一年多来,健全的村级党组织及有效的活动开展,使得该村40人的党员队伍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民风民俗大为改观。2015年5月,大石村党支部被通川区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今年七一,向云也被通川区委评为“十佳第一书记”。

    修路引水

    铺筑发展快车道

    大石村经济发展欠账较多,幅员面积较大,仅有两条主路硬化,待硬化的通组道路近20公里,9—13组村民坐车到村办公室需经镇上绕行,这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大不便。困扰发展的还有一个是水的问题。以前,全村建有水渠近4公里,山坪塘19口,但全部处于瘫痪状态。此外,还有核准的C级危房80户、D级危房26户。

    为解决这些问题,向云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政策,先后通过村民投资投劳,完成了7.3公里的道路硬化,又通过市财政匹配的20万元帮扶资金和争取整合的帮扶资金,完成了店子上堰等5口山坪塘的整治。还在村上建起了两口引水池,实现了家家户户通自来水。危房改造问题,通过进一步甄别,积极向上争取政策,申报相关资料,使核定的危房户均纳入政策补助。

    与此同时,在联系市级领导及市委党校领导帮助下,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及联系帮扶单位与精准识别贫困户一一对接。市政协、市中心血站、市文化馆到大石村开展“送卫生、送科技、送温暖”的“委员界别活动周”活动、文化惠民演出、提供医疗咨询。主动向“娘家人”市委党校汇报,争取支持,市委党校为大石村添置了一台计算机和打印复印一体机,今年10月还组织2016年秋季县干班39名学员和6名教师到大石村开展帮扶,现场捐助帮扶资金9200元。

    “向书记来到我们村后确实做了不少事情,不仅把路修通了、水安好了,还为我们的危房改造、医药报销这些问题跑上跑下,难得。”今年77岁的9组村民伍习财说起向云的为人和村干部的表现直点赞,“现在的干部做得好!”

    产业富民

    贫困户信心满满

    在调查走访中向云发现,全村的精准脱贫人口中,除少部分因失去劳动力而无法靠自身劳动脱贫外,大部分家庭主要是找不到好的致富门路。为此,他采取了两步走办法:一是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抓好传统养殖业,如散养鸡、鸭,发展优质水稻、高产油菜等;二是引进业主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帮助实现增收。

    为推动产业扶贫,今年年初,向云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在外出学习别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邀请市、区农业局的专家对村产业发展进行规划指导,明确了优先发展的产业种类,并优选了产业项目。先后利用产业周转资金引进了2家肉牛养殖和1家四季香葱种植产业。所引进产业,除让贫困户参与发展外,还推出“土地折资入股,按期保底分红”模式,让无劳动力的贫困户也能受益。

    “集中打造集环境美化、采摘为一体的示范胭脂脆桃基地,是大石村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步。”来到村办公室不远的山头,向云指着一片今年10月栽植的胭脂脆桃信心满满,“这是村集体规划的80亩经果林,以后将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以点带面,实现业主、村民、集体利益共享,共同发展。”向云介绍,对所有引进产业,届时将按照“631”的模式进行分成,即农民分60%,基地分30%,村集体(合作社)分10%。向云说,下一步该村还将以类似模式引进发展药材川芎和油牡丹产业。截至11月底,该村今年列入脱贫计划的168户387人人均纯收入均超过3100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生活1版
   第02版:生活2版
   第03版:生活3版
   第04版:生活4版
   第05版:生活5版
   第06版:生活6版
   第08版:生活8版
真情贺年卡: 落寞退市 渐成追忆
大石村:脱贫路上步履铿锵
四川规定:县级政府部门不再新建网站
个税改革将成明年“重头戏”
通川区严查主城非法活禽屠宰交易
两个月 我市查补地税159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