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道全 摄影报道
小平故居内拥挤的参观人群
小平故里 接受红色洗礼
“妈妈,那是邓爷爷,我们书上也有他。”在邓小平故居陈列室,任小灿挽着妈妈的手,指着大厅中央伫立的邓小平雕像,口中竟背诵起了《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课文:“1985年的植树节,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这天,万里无云,春风拂面。在天坛公园植树的人群里,81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格外引人注目……”小灿的好记性赢得了妈妈的鼓励,“是邓小平爷爷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小灿长大了也要为国家、为社会多作贡献哦。”
之所以想到带孩子来邓小平故居参观,小灿妈妈说,一来十一假期路上车多不宜远行,因此选择了离家稍近的小平故居参观,二来也能够让孩子感受一下先辈们以前生活的不易,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晚上8:00,记者来到思源广场,只见偌大的广场上早已挤满了人。人们或坐或站,目的就是为了一睹水幕电影的精彩。长期在此打扫清洁的大妈说,因为这里不仅能看到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的生动影像,还能欣赏到绚丽多姿的人工喷泉,不管是周末还是节日,广场上都挤满了人。
华蓥山
接受传统教育
群山巍峨,红叶点点,10月的华蓥山在秋色的妆点下生动而明媚。“1948年冬至1949年夏,由于国民党军警和地方武装的疯狂围剿和层层封锁,游击队的弹药、粮食无法补充,队员们经常以野菜、树根和‘冷饭子’充饥,游击队曾把有限的粮食等物资存放在此洞。”沿着依山而筑的长长人行步道,李老伯站在“游击队存粮洞”感叹,“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们除了受饥挨饿外,还要面对敌人的随时袭扰,生存之艰难是现在的年轻人难以想象的。”
英雄华蓥山,红色革命史。游客们或倾慕于华蓥山的英雄故事携同一家人前来感怀,或喜于山中美景驻足留影。记者注意到,如今的华蓥山除了用实景实物“描绘”英勇的游击队员们战斗的场景外,还不忘借助形态各异的山势地形,打造出“天然盆景”、“十指相连”、“情人幽谷”等景点。
在景点深处,一座矗立于林间的石像被命名为“华蓥魂”。眼尖的游客大声惊呼,“那就是传说中的‘双枪老太婆’!”而另一边,则有当地人在船上竖起一面红旗,拿出两把玩具枪和斗篷作为道具,引得不少游客前往拍照留念。
八台山
体会冷热交替
连绵的群山,突兀的主峰,来到万源八台山脚向上望去,顿感其气势磅礴。“赶紧加些衣服吧,山顶更冷。”在路口农家乐用餐时,周老板见记者仍着一身短袖便热情告诫,“晚上还会下雨,到了山顶你穿羽绒服都扛不住的。”说罢,从自家里找出一床棉被递了过来。
晚上8:00,用过晚餐后,记者便载着一家人向山顶进发,蜿蜒的山路在车灯照射下一直延伸,而好几处的弯度甚至小于30度,一家人为此没少担心。在经历了近40分钟车程后才抵达八台金鼎景区。金鼎海拔2348米,由望日角、铸剑峰、礼佛台、南天龟等景点组成。因为海拔高,一出车门一阵阵冷风便迎面袭来,使准备不足的我们难以招架。到了凌晨时分,细细密密的秋雨又如期而至,不断击打着透着冷风的帐篷。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只见八台的山景竟如水洗一般,青翠而干净。轻如薄纱的云雾或绕于山涧,或沉于山谷,犹如仙境。“走,看玻璃栈道去。”旁边一冉姓大哥在家人的催促下,收拾好行装向栈道迈进。“如果不是有家人相陪,我一个人是断不敢走上来的。”望着栈道下方的悬崖,素来恐高的他紧紧把扶着崖壁上的索链,不敢往下看一眼。
八台山间的古筝、竹笛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