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生活8版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达州日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6年5月27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巷十八匠
□江志强

    十八岁之前,我一直生活在农村。全村六百多口人,近两百户家庭,被一条狭长的古巷串了起来。古巷贯通南北,弯弯曲曲,石头铺地,土坯房高低错落。深巷两侧,还有三十六道小巷,巷巷相通,家家相连,鸡犬相闻。

    于我而言,记忆最深的是古巷里有许多能工巧匠。父亲回忆说:“咱们巷里能人辈出,主要有十八名匠。”所谓的“十八名匠”,指的是:木匠、篾匠、花匠、石匠、琴匠、书匠、画匠、鞋匠、医匠、剃头匠……用现在的目光来看,他们是地地道道的手艺人,靠着自己的真本事吃饭。

    以我家为例,在村里称得上“木匠世家”,曾祖、祖父、父亲、叔叔连同四个姑父、五位堂兄,全是做木工活的好手。盖房做梁,嫁娶祭祀,打棺造坟,样样精通,在村里威望很高。爷爷说:“做好木工活是安身立命之本。”然而,在那样一个年代,每当给四邻五舍做完活,绝不会收一分钱。皆因,大家都生活在同一条巷子里,地相近,人相亲,抬头不见低头见。

    那年,曾祖母患痢疾,数日不起,只得找到医匠赵一针求助。赵一针抓了几味中药让其服下,曾祖母次日便下地干活去了。全家感念赵一针的恩德,却无钱财相赠,只得将那匹小马驹牵到了赵一针家。不料,赵一针坚决不收,又将马驹送了回来。无奈之下,曾祖只得寻找机会以表谢意。转年,赵一针的儿子结婚,曾祖带领全家青壮男女到赵一针家,男人帮着赵一针打家具、造新房,女人帮着做饭、缝衣被,将婚事办得热热闹闹,圆圆满满。

    因此,生活在古巷里的人们,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则:邻里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谁家有难,决不袖手旁观。那年,冯剃头的老伴去世了,家家出人又出钱,帮其料理后事。大伙都说,冯剃头年年月月给大伙剃头,没收过钱,他家人丁稀薄,遇到白事,谁都会帮衬一把。

    今年开春,我回到阔别多年的古巷,眼前却是一幅人去巷空的寂寥场景。原来,人们都搬到村外的楼房里了。“十八名匠”及其后人,连同他们的手艺,不知去向何方。

    站在古巷的尽头环望,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现代化的设施鳞次栉比。只有这条古巷显得那样的孤寂,犹如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似乎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情不自禁中,一丝丝莫名的愁绪涌上心头。但愿,古巷不被外面的世界所蚕食。这条古巷,诉说着“十八名匠”的故事,镌刻着古老农村的影像,还有那悠悠的乡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生活1版
   第02版:生活2版
   第03版:生活3版
   第04版:生活4版
   第05版:生活5版
   第06版:生活6版
   第07版:生活7版
   第08版:生活8版
深情地活着
小镇风情
小溪里的童年
《风尘》读后感
古巷十八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