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随着春意渐浓,荠菜、野葱、折儿根等野菜也纷纷破土而出。许多达州市民外出踏青时,忍不住挖些野菜回去尝鲜。更有一些“吃货”们呼朋唤友,特意寻野菜于山野中。
这段时间,随着气温升高,田边地头和山脚下的一些野菜,悄悄冒出了头。到户外采摘几种野菜,可以改善一下饮食结构,还可以刮一刮肚子里的油水。 “天气真好,出来晒晒太阳,顺便采点野菜,一举两得。”一市民如是说。
近日,记者在火烽山看到,一些市民趁着春日暖阳,一边采摘着山上的野菜,一边悠闲地沐浴春光。“城区附近野菜种类很多,现在正是生长的季节,有荠菜、野苋菜、蕨菜……”正在韩家坝挖折儿根的李黎阳说起野菜头头是道。她说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仍然有很多人愿意吃些野菜来均衡膳食营养,野菜不但味道清香、营养丰富,有的还有防病祛火的功效。
家住南外的陈玉阳告诉记者,退休了平时没事就会到山上走一走,因为以前是在农村长大的,所以对于野菜并不陌生。“我摘的这种野菜叫清明菜,闻起来有股清香,是做清明团子的天然原料。”现在市场上卖的清明团子都不够地道,所以周女士就打算摘点自己做,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尝尝鲜。
在火烽山,记者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跟着妈妈一起挖野菜。这位年轻的妈妈告诉记者,现在正是踏青的好时候,孩子整天生活在车水马龙的都市里,很少有机会接触大自然,趁着好天气带孩子来山上呼吸新鲜空气,顺便带孩子挖一些野菜,让孩子对野生植物更加了解。
不过,也有市民担心,路边的野菜到底能不能吃?一些野菜确实有较高营养价值,但采摘食用野生蔬菜时,要注意安全。营养师白艳告诉记者,这些野菜含丰富的维生素C,还有降低血脂、强身健体等食疗作用,而且口感很好,深受市民喜爱。她同时提醒市民,不是所有野菜都能食用,无识别经验者,千万不要自采自食。在城市人口密集地区、工厂和居民区附近生长的野菜,以及受污染的河流附近的野菜,不要采摘食用;生长在马路边的野菜,因受汽车尾气污染含有较多重金属,不宜食用。如果市民食用野菜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本报记者 孟静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