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视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日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6年3月4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宣汉土黄古墓引发的猜想
维修中的唐瑜墓
唐瑜墓
土黄古墓

    唐瑜,字敬鼎,祖籍浙江兰溪县,出身翰林。朱棣登位后,他荣升帝师,赐封开国儒臣。1414年,游宦入川,营居室于鲲池(现宣汉县昆池镇)兰木沟,开办乡学,启蒙乡邻,影响深远。殁葬南坝东阳溪。作为浙江人的唐瑜,其入川至今还是一个谜。

    宣汉县有人经过研究,认为土黄古墓与明朝建文帝朱允炆或者明成祖朱棣的老师唐瑜有关。

    一座古墓引发人们遐想

    事情起因源于2015年2月10日,笔者看到2015年2月9日刊登在《光明日报》第五版的一篇题为《明建文帝曾避难永州》的探索文章,并从2015年2月6日—7日召开的全国首届建文帝踪迹新田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讨会得知相关情况。

    文章指出,目前,新田发现了疑似记录有相关文字的碑刻,这些碑刻上留有的文字疑似和建文帝下落有关。不过,历史上的建文帝是否避难永州新田,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是,前些年达州市志办工作人员邓高到达川区(原达县)中山寺考证,认为其可能为建文帝魂归处。《达州日报》、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等媒体都曾有过报道。

    当时宣汉县没有建立有关专门研究唐甄(唐瑜)的组织和机构,也就没有人去研究思考。2012年12月成立了宣汉唐甄(唐瑜)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对唐甄(唐瑜)思想文化进行研究,收集相关史实,启动南坝唐瑜墓的保护性维修工程。

    宣汉唐甄唐瑜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一行人,曾多次前往土黄镇实地查看10多年前发现的古墓,认为该墓与唐瑜墓有颇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土黄古墓墓正中壁龛下面两侧均有七步梯,男墓壁龛上方图案为四爪龙,女墓壁龛图案为七尾凤。古代皇帝为九五之尊,皇帝墓葬龙纹图案为五爪龙,皇后墓葬凤凰图案为九尾凤。根据建文帝当时落难的现状和背景看,他死后由九五之尊降为四爪龙和七尾凤也是有可能的。对比唐瑜墓,他虽是朱棣的老师,但死后没有龙凤图案,由此可见土黄古墓墓主品级之高,可能与皇室宗亲有关。

    一副非同寻常的对联

    土黄中心校小学大门口的石梯上有一副对联,上联:发祥肇豫章随处声威昭宇寰;下联:游宦终蜀郡满腔仁慈震日月。

    据土黄中心校66岁的退休教师唐建良介绍,这里原为关帝庙,传说为明代建筑。从对联内容看绝非本地人。“发祥肇豫章”,指的显然不是本地人。“豫章”,古代区划名称,最初为汉高帝初年(约于公元前202年)豫章郡(治南昌县)。东汉、三国、两晋以及南朝时期,豫章郡、豫章国大致相当于今江西省北部(吉安以北)地区;东汉末,扬州豫章郡的一部分属交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罢豫章郡置洪州,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又改南昌县为豫章县。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代宗李豫名讳,豫章县改名钟陵县,“豫章”成为南昌的别称。

    “游宦终蜀郡”指的是应有官位之人,而非黎民百姓。“随处声威照宇寰”和“满腔仁慈震日月”,更非本地普通老人去世,当地一般人最常用充其量为千古流芳之类,在那时的人还很少有宇寰之类字眼。

    土黄墓疑为建文帝墓?

    明代建文帝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孙,1398年朱元璋死后以皇太孙身份即帝位,年号“建文”。即位不久,建文帝就采纳大臣“削藩”的建议,剪灭诸王势力,巩固中央政权。但觊窥皇位已久的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在北京起兵反叛,数年后攻陷南京,建文帝战败,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帝的生死一直是历史谜案。一说朱棣攻占南京后,建文帝在宫中自焚而死;也有说建文帝改换僧装,流落江湖,不知所终。近年来,一个关于建文帝可能避难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和落难宣汉的传说引起专家的关注。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6月,为躲避朱棣的追杀,建文帝只好逃出京城南京,隐姓埋名,云游四海。建文帝失踪后,据说最后踏上了巴蜀大地,先后到过重庆、邻水、大竹、通江、巴中、南部、阆中和达县等地。所到之处,朱允炆留下了大量的遗迹和传说。

    传说明代宗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7年),建文帝病亡于达县龙滩乡中山寺。代宗皇帝命礼部僧房司选派高僧北京印秀和尚(号碧丰,天津宝坻县人)前来治丧。印秀和尚把中山寺扩建为“通州(今达州)第一梵刹”,又按帝陵标准在中山寺东侧建墓室,虽经历近600年风雨,至今地宫仍保存完好。明神宗万历年间曾予整修,命吏部尚书卫承芳前往督工,著《重建中山寺碑记》传于后世,并在现达城小河嘴龙王潭处建造“明惠庙”(建文帝又称惠帝)以资纪念。现庙虽已毁,但两株黄桷树仍根深叶茂,高大参天。

    土黄古墓比唐瑜墓还修得气派精致,不排除是建文帝墓,也可能是唐瑜假墓。据南鲲一带传说,唐瑜死后发丧时为了打乱人们的视线,不知其真正葬处,同时发的48具灵柩,假丧就有47具之多,而土黄古墓可能为其一处。当然,也不排除该墓是有影响的皇室宗亲之墓。

    帝师唐瑜“潜伏”宣汉南坝

    “靖难之役”后,公元1402年,朱棣称帝,史称明成祖,年号永乐,唐瑜荣升为帝师,辅佐大明统治46年(公元1381—1427年),直至公元1427年仙逝。永乐三年(公元1405),成祖召见唐瑜,封为开国儒臣,再命以官,瑜称老不仕。辞曰:“臣老矣,不能为陛下任使也。”三辞,乃许之。于是,御赐玺书遣归,命其子孙入试为吏者署籍为儒。唐瑜荣归老家浙江兰溪县,筑室讲学,曰:“五经儒籍讲堂”(摘自唐甄著《唐阶泰墓表》)。

    帝师唐瑜回川据说是为寻找、监视避难巴蜀的建文帝。昆池到土黄前河而上几十里路,步行半天路程,水路更快,便于监视。据道光十八年《唐氏族谱》记载,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唐瑜任官分职,游宦入蜀,寓夔至达迁东邑(今宣汉县),因见土地肥沃,风光旖旎,定居前河兰木沟(今南坝镇鲲池官池坝)。

    据推测,这时唐瑜入川,实际上是为巩固学生朱棣的政权,行钦差大臣之命而以游宦入蜀之名作掩护,辗转来到东邑前河兰木溪。兰木溪的对岸,就是南坝。那时的南坝,已是三峡地区通向川北和陕南的重要驿站。

    呼吁专家学者考察发掘

    笔者建议文物部门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前往考证,若为建文帝之墓,明朝大谜案可就此揭开,为研究明史提供重要参考。若非建文帝墓和唐瑜假墓,可能是其他历史名人墓葬,同样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同时,当地党委政府和文物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重点保护。土黄墓发现后,即有盗墓贼用充气钻钻了1大4小5个孔。

    目前,唐瑜古墓在保护维修之中。经达州市文化部门批复修建唐瑜墓保护维修设计方案后,宣汉唐氏宗亲齐心协力筹集资金,经过前期精心筹备和组织,于2015年4月正式动工修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唐瑜墓。该工程共分三期工程,一期工程为600平方米主体工程唐瑜墓,所需资金由唐氏宗亲及企业筹集,由主墓山牌楼、地宫、坟园墩子、四方碑、桅杆、石狮、牌坊名等组成。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80%。

    □唐益生 桂德承 余江汪 摄影报道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健康
   第04版:视觉
   第05版:财经
   第06版:民生
   第07版:休闲
   第08版:西窗
寻找“植物大熊猫”崖柏
宣汉土黄古墓引发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