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休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日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6年3月4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平寨: 神秘的“城堡”
睡佛姿态安详
罗汉
山寨石门

    “八景九梁十道弯,燕子口内冒青烟;洗马池的清泉水,北门能望香楼山。”这首在当地流传已久的顺口溜,说的就是太平寨。

    太平寨只是一个小村子,古称捍城寨,又称汉城寨,意为汉人居住的城堡,位于宣汉县柏树镇太平寨村4组,距宣汉县城约40公里,距达州约20公里,海拔高800余米,因其突兀的山石、陡峭的悬崖,四周仅有东、西、南、北四道山门扼守,更兼具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被誉为名震川东“第一寨”。

    太平寨的美丽传说

    “小时候,时常依偎在老祖母的怀里,听她讲先辈的先辈们流传下来的故事……”今年63岁的冉启胜是村里的一个有心人,爱收集当地流传下来的各种故事。

    道及太平寨的来历,他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传说当年为把如今的开江、梁平一带变成大海,必须封堵峨城山与观音山、观音山与真佛山之间的两道缺口,玉帝便派出八仙中的张果老担此重任。但领受旨意的张果老认为要堵两道缺口还不是小事一桩,行至半途时竟在毛驴背上睡着了。在他醒来时,已到了太平寨上空,而此时人间已是鸡鸣狗吠。为不惊扰凡间,慌忙间将堵缺口的仙土扔在了如今的太平寨,形成了今天的地貌。

    传说只是传说,不足为信。但站在寨子底下向上望去,整个寨子与周边的宽阔平坦相比,更显突兀、巍然,这是事实。因其险要,易守难攻,到上世纪初期,国内动乱、战火四起,逃难至此的几个大户人家占据了该寨,并在东、西、南、北四条必经之道上修筑了坚固的石拱和石门,以期安享太平。

    到了上世纪30年代红军入川时,该寨成为红军的驻扎地。“从下看虽险要无比,上面却出奇开阔、平坦,经年水源不绝。”组长冉龙志介绍,整个山寨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除去1000多亩山地之外,可耕地就有上千亩。寨中还留有据传明末张献忠灭川的“万人坑”,后人在清理“万人坑”时,每一锄下去都能挖出尸骨。

    台湾游子的恋乡情

    山寨尽管独特,但终因道路不畅、交通不便,给山上村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谁家要是建房造屋、设酒摆宴什么的,都需要肩扛背驮。“年轻时,挑上个200斤上山都没问题,现在不行了,从山下到山上走路都要歇上好一阵。”冉启胜说起年轻时的经历既骄傲又无奈,“住在山上,没有其他收入来源,60岁没结上婚的都有好几个。”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渴望致富的愿望不断增强,寨上的村民或到坝下买房置屋,或到外地打工求财,山寨上也由原来的两个生产队合并为一个村民小组,人口从460多人缩减到210余人,很多村民迁往山下了。

    不过近年来,山寨还是发生了两件让村民感到高兴的“喜事”。2002年,一位叫李德华的台湾老人来到山寨,投资40余万元,请了近40名工匠,历时一年有余,在崖壁上依山凿出两尊17米高的大型石佛,其中睡佛长达44米,由此引得各地游客前来观瞻。

    “两岸统一,安享太平。”一路上,石壁上凿刻的几个遒劲大字异常醒目。在另一块赤色石壁上则留有李德华老人撰写的一首诗词:天涯游子若飘萍,几度归乡为探亲;兴学有心追武训,捐资发愿仰岚澄;弦歌回荡春风里,德泽长流桑梓情……“李德华是我们柏树人,解放前曾在山寨庙中教过书,内战发生后被拉壮丁随国民党军队到了台湾。”谈起山寨打造及佛像的来历,冉龙志印象十分深刻,“他是个十分感念故土的人,心中一直系着两岸的统一。”

    另一大喜事则是,原来不通公路的山寨道路修通了,村民从此告别了肩挑背磨的苦日子。

    村民渴盼发展生态游

    “你看,山寨历史悠久,又有寺庙古迹,空气还好,地势又平,是远近都难找到的休闲、旅游的好地方。”站在寨子最高处,村主任郭颜堂指着绵延的群山和寨下的良田、房舍,谋划着山寨未来的发展方向。

    而实际上,随着睡佛的打造,山寨上也确实迎来了不少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最多的一天有150多人”。他们或在山寨搭设帐篷,或借宿农家,未带工具的就到农家品尝村民自做的“罐儿饭”,自备饭菜的就在寨上烤烧烤、烫火锅,热闹不输坝下。

    “几十年来,在山寨上的人都穷怕了,搬的搬、走的走,现在山上就剩下一些老人孩子,走不动了。”郭颜堂说,改变山寨的贫穷面貌成了寨上村民的共同梦想,特别是当见到如此多的人前来旅游时,期望将山寨打造成一个旅游胜地的想法,在村民心中也越发强烈。“寨上没有农家乐,也没有条件住宿,大家来了想久留都没办法。”

    不过,为改变山寨面貌,近年来村里也下了不少功夫,2011年前后引进了多位业主前来搞旅游开发,规划图纸都已设计周详,但由于上山必经与该村接壤的亭子镇明天村,两村在道路的使用上还存在分歧,致使开发所用的建材等物资难以拉上山,打下的基脚一搁数年,至今尚无进展。年前还专门引进了1万株青脆李,希望通过不断努力,穷寨变富村的愿望在不久的将来或可实现。

    □张睿 本报记者 李道全 摄影报道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健康
   第04版:视觉
   第05版:财经
   第06版:民生
   第07版:休闲
   第08版:西窗
太平寨: 神秘的“城堡”
大竹乡村旅游发展成绩喜人
亲,和亲友踏青赏花去
甘棠胡氏节孝牌坊风采依然
中国汽车经销商 库存压力将加大
这些位置临时停车必被贴条
奇瑞汽车年产6万辆 纯电动汽车项目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