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穿马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这些看似个人细节,在无形中却会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形象。今年是我市开展文明劝导活动的第八个年头,那么市民出行习惯是否有改观?不文明行为是否有所收敛?近日,记者走上达城街头进行了实地调查。
市民有序过马路。 (本报记者 李嫒颐 摄)
不文明行为将被曝光
记者3月20日从市五治办获悉,从本月起,我市将组织机关干部和学生开展“文明出行、遵守秩序、讲究卫生、爱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劝导活动,让更多市民自觉加入到维护社会文明中来。
据了解,机关干部和学生每月将各上街开展2次文明劝导活动,教育引导达城市民养成不随地吐痰、不污言秽语、不乱扔乱倒、不乱写乱画、不践踏草坪、不乱穿马路等文明习惯。在劝导文明交通、文明经营、文明言行、文明处事的同时,还将劝导门厅外摆设垃圾器具、晾晒衣物、搭桌设座、棋牌娱乐、烹煮食物、用餐喝茶、饲养禽畜、搭砌建筑物、随地吐痰、乱放鞭炮烟花、乱设摊点、占道经营、沿街叫卖、看相算命、流浪乞讨、乱扔垃圾、烧柴(煤)烤火及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排污物、随地便溺、损花折木、践踏草坪、违章行驶、损坏公共设施等不文明行为,劝导人们告别不文明行为,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习惯,争做文明市民。同时,市五治办将在达州日报、达州晚报、达州电视台、达州政府门户网站,以照片、短片等形式曝光各种不文明行为。
(本报记者 谭楚甲)
执勤大姐: 乱穿马路的人明显少了
“刚开始时,声音都要喊沙哑,一个班纠正上百起横穿马路的行为很正常。”老车坝执勤点的李大姐告诉记者,她和隶属于城管部门的200多名队员,每月在达州城区轮点进行劝导执勤,到如今已有5个年头。
“从整个达州城区执勤点来看,老车坝和达巴路口两个点横穿马路的行为最多,其它点相对较少。”李大姐分析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这里人口密集、人流量大,而一些市民为了少走两步路,不惜在车流中乱穿。此外,在一些流动人口中,由于不熟悉路况也会发生横穿马路的现象。
“大部分市民还是很文明,当吹口哨或叫他们不要乱穿马路的时候,他们都会听从劝导。现在,乱穿马路的人明显少了。”谈及自己的文明劝导经历,李大姐表示,她也遇到过不听劝导的,这些人不但不听劝导,还会对劝导人员恶语相向,说一些极难听的话。每当这时,她只能默默承受。
市民声音:
对乱穿马路行为应制止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横穿马路者多抱有侥幸心理。但也有很多市民对于这种横穿马路的行为表示反对,认为应“坚决制止”。在达巴路口,一位从人行天桥下来的大妈说,自己提再多东西都会从天桥过马路,毕竟安全第一,直接横穿马路太危险了,相关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果断制止乱穿马路的行为,对于不听劝导的市民应当进行必要的处罚。
而事实上,市民的这种呼吁并非没有道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文规定,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但在采访中,一些市民对此却不以为然,没有认识到这种行为就是违法。
“行人乱穿马路行为,首先是一种违法行为,其次这种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行为,影响了自己和他人人身财产安全,应加以约束。”四川天仁和律师事务所主任袁雄先向记者表示,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人们更加遵纪守法,争做文明市民。
□文/图 本报记者 李道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