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
2014年,面对极其复杂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市委、市政府主动作为,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追赶跨越的工作基调,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深入实施“三大总体战略工程”,积极采取一系列“稳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势头,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7.83亿元,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1.66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12.96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3.21亿元,增长1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9:52.9:26.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4%、59.7%和31.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7、5.0和2.7个百分点。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807.66亿元,增长9.6%,占GDP的59.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4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530.09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194.13亿元,增长9.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1%,其中:食品类上涨1.7%;居住类上涨4.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8%;交通和通信类上涨4%。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下降4.6%;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指数下降1.8%。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688.13万人,常住人口553.05万人,城镇化率39.4%。全年出生人口70259人,人口出生率10.27‰;死亡人口44255人,死亡率6.47‰;自然增长率3.8‰。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771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637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低于上年末的4.09%。
二、农 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5万公顷,增长0.61%。其中,小麦6.55万公顷,下降2.37%;水稻17.45万公顷,下降0.87%;玉米10.09万公顷,增长0.52%;薯类15.42万公顷,增长1.48%;油料种植面积12.8万公顷,增长1.2%;蔬菜种植面积9.15万公顷,增长1.7%。
全年粮食产量282.25万吨,比上年增加0.56万吨,增长0.2%;油料产量31.95万吨,增长2.9%(见表1)。
表1:2014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50.11万吨,增长2.2%。其中猪、牛、羊肉产量分别达35.14万吨、4万吨和1.61万吨,分别增长2%、5.1%和3.1%。牛奶产量1.92万吨,增长8%。全年水产品产量达8.9万吨,增长4.5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部工业增加值624.15亿元,增长8.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344.7亿元,增长8.2%(见表2)。
表2: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类情况 亿元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不同程度增减(见表3)。
表3: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5.80亿元,增长7.3%;实现利税141.62亿元,增长20.2%;资产负债率54%,下降1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4.25次/年,提高0.6次;成本费用利润率9.15%,降0.03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7.58%,升1.14个百分点。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8.81亿元,增长14%。全市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274.1亿元,增长12.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76.2亿元,增长17.3%(见表4)。
表4: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全年建成投产项目2238个,项目建成投产率65.7%,新增固定资产881.71亿元。年内上亿元投资项目171个,其中:中石油川东北高含硫项目完成投资11.22亿元,川投燃气发电项目完成投资10.89亿元,南大梁高速公路完成投资8.1亿元,颜锋铝业铝型材一体化产业项目完成投资4.37亿元。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60.46亿元,增长13.6%,比全省平均水平快0.9个百分点。按经营地统计,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80.7亿元,增长14.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79.77亿元,增长12.5%。按消费形态统计,餐饮销售收入完成57.88亿元,增长13.1%;商品销售收入完成502.59亿元,增长13.6%。
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限额以上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同比增长24.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0.4%;日用品类增长51.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0.2%;家具类增长46.5%;汽车类增长23.6%;中西药品类增长69%。
全年进出口总额32523万美元,增长3.5%。其中,进口额5084万美元;出口额27439万美元;净出口(出口减进口)22355万美元。外商实际直接投资6000万美元,增长25.1%。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2014年末,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1951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70公里,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115.95亿吨公里,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24.14亿人公里。全年邮政电信业务收入27.15亿元,增长2.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7.68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50.77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93.48万户,4G用户17.7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8.87万户,网络电视用户21.07万户。
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1351.3万人次,增长9%。旅游总收入90.42亿元,增长21%。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2.41亿元,增长19.2%,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 4.84%提高到5.37%;财政支出287.82亿元,增长12.5%。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752.37亿元,增长10.3%。其中个人存款1304.62亿元,增长14.4%;单位存款414.31亿元,增长1.5%。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801.71亿元,增长22.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69.82亿元,下降0.7%;中长期贷款余额612.08亿元,增长28%。
2014年,全市保险行业实现保费收入44.49亿元,增长16.3%。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32.64亿元,增长18.9%;财产险保费收入11.85亿元,增长14.6%。赔款及给付合计15.46亿元。其中,人身险赔款及给付合计9.06亿元;财产险(已决)赔款6.4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4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学校2023所。其中,小学1603所;普通中等学校382所;普通高等学校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6所。全市共有专任教师47818人。其中,小学23044人;普通中学2004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528人;普通高等学校1198人。全年各类学校招生21.44万人,在校生84.4万人,毕业生22.66万人;小学招生6.76万人,在校生42.09万人,毕业生7.18万人;普通中学招生10.6万人,在校生31.74万人,毕业生10.8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3.36万人,在校生7.9万人,毕业生4.02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7182人,在校生22150人,毕业生6002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4593人。幼儿园728所,在园儿童19.4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年末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9家,拥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52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市(厅)级重点实验室5家。全市获省级科技进步奖9项,授予市级科技进步奖28项,登记技术交易合同金额1750万元。全市组建特色农业产业科技特派员团队26个。全年共申请专利898件,专利授权560件,其中企业申请专利323件,企业申请发明专利61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文化艺术馆(站)319个;博物馆3个;陈列馆2个;剧场、影剧院数13个;公共图书馆8个,藏书量82.79万册。年末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6.29%和95.37%,全市有线电视入户率31.58%。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397个(含个体诊所),其中医院、卫生院382个(不含非建制乡卫生院),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全市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729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6266人,注册护师、护士6994人;卫生机构床位数2.25万张。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5.2‰和8.39‰
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馆11个,建设全民健身路径424条,当年新建全民健生路径80条,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99个。体育彩票销售实现1.42亿元,增长10.1%。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39元,增长10.7%,其中:工资性收入12896元,增长13%;经营性收入3989元,增长20.2%;转移性收入4983元,增长3.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463元,增长6.1%。其中,医疗保健类支出增长51.8%;衣着类支出增长12.2%;食品类支出增长4.3%;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增长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5.4%。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945元,增长11.8%。其中:转移性收入642元,增长43.8%;工资性收入3874元,增长13.9%;家庭经营性收入4253元,增长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85元,增长14.8%。其中,食品类消费支出增长9.7%;衣着类消费支出增长86.6%;居住类消费支出下降8.5%;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消费增长5.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