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安全,引导市民正确消费婴幼儿配方乳粉,今年5月,我市积极响应商务部“保证婴幼儿配方乳粉流通环节质量安全”号召,开始对申请试点销售的药店实施专项审核许可,将婴幼儿配方奶粉纳入药品监管体系。截至目前,试点推行数月,进了药店的奶粉销售情况怎么样呢?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市区的一家大药房,进入药房便看见摆放药品的货架上有婴幼儿奶粉,与其他药品、保健品占据长长的货架相比,几罐奶粉“蜷缩”在一角,尽管摆放在显要位置,但鲜有人问津。药房销售人员秦红梅说,现在奶粉销售不是很好,比如11月份,只销售了4罐。
“奶粉销售不乐观”的说法,在记者走访的另一家试点药房也得到了印证。销售人员李光琴告诉记者,药店的奶粉销售情况不是很好,一个月只销售了两三罐。
记者走访城区几家试点药房后发现,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销售状况普遍惨淡,个别药店一周卖不出一罐奶粉,销售奶粉的专柜很多已撤销,原先8家申请试点销售的药房目前已经有两家选择退出。
蒋晓军是某奶粉品牌的达州总代理,尽管奶粉进药店销售遇冷,但是他仍然坚持对这一新型销售模式的信心,希望能从奶粉质量上找到销售的突破口。他告诉记者,“我们每一罐奶粉的罐顶都有条形码,货品和商场、超市、孕婴店都是一致的。”
每一罐进入药店销售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都有自己独特的身份,只要扫描罐体上的条形码,这罐奶粉流通环节的信息就一目了然,可以做到对每一罐奶粉质量的全程监管。某大药房总经理朱燕东介绍道,“奶粉进入药房销售以后,奶粉的采购、储存都按照药品的相关流程进行严格把关。”
规定还要求,药房必须设专人专柜销售,在销售药品质量问题上有前科的药店一律不得申请试点。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专业物流仓储,每一罐奶粉流通信息可追溯,质量层层把关,可是缘何不被市场接受?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进广大消费者中间寻找答案。
记者采访了部分市民,当被问及是否知道在药店可以购买婴幼儿的配方奶粉时,很多市民表示没有到药店买过奶粉,也不知道药店能买奶粉。
少数知晓“奶粉进药房”的消费者表示,到药店购买奶粉不是其首要选择。对具体政策了解甚少和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习惯,让他们对去药房购买奶粉持谨慎态度,超市、商场、母婴店、网络依旧是主要购买渠道。
销售遇冷与药店未在销售中扬长避短不无关系。以价格为例,奶粉在药店和专卖店价格基本持平,但是专卖店促销活动多,常常以打折、买赠等方式销售,变相降低了产品的销售价格。而药店销量小,投入产出比小,利润低,所以厂家也不愿意拿出资金搞活动,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真正能体现药房卖奶粉优势的健康咨询服务,因为需要专门培训相关人员,经营成本较高,多数药房不愿意设置专人专岗。
“奶粉进药店”,这是一项事关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民生政策,但好政策不能一定了之,宣传与执行同样重要,能及时、准确地抵达群众心中的政策,才会成为真正的惠民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