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酒驾查得这么严,哪个还敢开车?”12月9日、10日,记者通过网上和实地采访的方式进行调查,网民对“酒驾”问题普遍反映强烈。网民“枝头的鸦”在回复中说,“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已成为共识,一是为自己安全,二是为他人安全。
尽管如此,在房地产业打拼的符先生还是对中国这个人情社会颇感无奈,“不管在一起谈项目也好,还是朋友聚会也罢,难免会喝点酒。”他表示,只要开车的情况下一般不喝酒,但也有推不过的,多少会喝点啤酒表示心意。就是在这种难以推脱的情况下,他曾有两次被查,万幸的是尚未达到酒驾标准。
高压之下,必有新途。“酒后找代驾”逐渐成为人们应酬之后的新选择。
低价服务
难敌市场冷清
“07:00—21:59,39元;22:00—22:59,59元……”某代驾公司在网上发布消息,在注解中标出了公里、时间等不同收费方式。在采访中,记者也多次在一些餐厅、KTV等场所发现不同代驾公司的招牌,有的收费低至19元。
2011年,最初开展“跑腿”业务的殷勇从中看到了商机,遂将服务范围从代购、代接送等扩展到酒后代驾、商务代驾、旅游陪驾。他表示,自己的生意刚开始还不错,甚至出现了一个人忙不过来的现象。要是遇到节假日,需求量则更大。为此,他还招徕了两个自己信得过、技术好的兄弟一起经营。但时间一长,业务量逐渐萎缩,到现在除偶尔接待旅游陪驾客户外,酒后代驾几乎为零。
为了壮大业务,殷勇也多次向餐饮、酒店、KTV等行业递过名片,请求合作,但都被婉拒。如今,他的公司基本只靠“跑腿”业务支撑,仅偶尔帮朋友或应老顾客要求开展一些旅游代驾的业务。
“相因”代驾
有市无求难在哪儿
“主要是达州城市太小,一些人就算喝了酒,‘打的’就回去了;另一方面,在达州大家都摸清了巡查规律,喝了酒的都抱着一种侥幸心里自己开车回去了。”殷勇说。而在业务的接待范围上,他们也有很多“禁忌”,如那种喝醉了的人不敢接。“车辆作为一个特殊商品,如遇到有剐蹭之类,大晚上的没法检查,很难说清。”他说,“如果非要接这种业务,车上必须有一个人是清醒的,遇到啥子事才好解决。”
同时,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我市大多餐饮酒店、KTV等行业,还未开展代驾业务。对于个中原因,主要是顾虑太多。如我市某知名餐饮企业总经理李健说,以前他们公司虽也开展了酒后服务,但仅限于代客泊车和场内的车辆疏导。究其不开展代驾的原因,一是各商家对代驾人员不了解,不信任;二是一些客户会认为代驾是商家雇佣的,不好厘清责任。
记者还从市工商局了解到,目前达州市本级尚未有正规代驾公司注册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