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穿行于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整洁的道路,林立的塔吊,隆隆的机声、繁忙的车间……处处热火朝天的建设与生产景象,昭示着开发区的惊人变化。截至目前,开发区共入驻项目46个,投资达到278.63亿元,建成投产24家。今年1—10月,开发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3.3亿元。普光经济开发区逐渐成为产业、资金、人才、技术聚集的洼地,成为宣汉工业重要的增长极。
园区“长大”
规划扩容至31平方公里
普光经济开发区,是2008年8月经过省发改委批复的县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由普光、胡家、柳池、南坝四个工业园组成。达陕、达万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园区优惠的电价、天然气价格以及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众多企业家前来投资兴业,使普光经济开发区实现了“井喷”式发展,“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区域效应正在凸显。2013年7月,开发区成功纳入四川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发展计划。
随着众多企业的入驻,园区空间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宣汉县委、县政府按照现代工业的发展要求,坚持大手笔布局,高起点落“子”, 聘请中机中联建设公司对开发区进行了规划修编。今年10月,修编成果获得县规委会评审和县人大审核通过。通过扩容修编,整个开发区规划面积达31.17平方公里。
建设“提速”:
园区平台不断夯实
50天的时间,完成了征地600亩,拆迁房屋280户,搬迁坟墓900余座,场平面积857亩;60天时间完成了4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主体工程建设……园区建设的“宣汉速度”,赢得了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啧啧称赞。
在宣汉人眼中,工业园区是宣汉工业强县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产业集群的主阵地、加快经济发展的主摇篮,血性阳刚的宣汉人自我加压、强势突围:县委、县政府领导数次到园区现场办公;园区管委会数十名干部职工夜以继日战斗在工地上;当地干部群众舍小家顾大家,全力支持征地、拆迁……各股力量拧成一股绳,园区建设由此提速。
截至目前,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6.8亿元,已建成园区道路总长8.755公里、桥梁2座,完成“七通一平”面积3673亩,架设输电线路27公里,改造了普光自来水厂,建成了柳池10万平米标准厂房、柳池变电站两座(220KV和110KV各一座)。正在建设柳池日处理1万吨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南坝污水处理厂、普光天然气管网、7条道路及通讯等基础设施。
服务“提质”:
“洼地效应”初步凸显
为确保四川颜锋铝业有限公司尽快入驻和办理手相关续,工业园区仅用了50天完成了场平,7天办理了相关手续;为帮助普宏燃气有限公司顺利投入运营,工业园区干部多次奔赴西安、安康等地与铁路局衔接;为解决冶金企业等用电大户电力需求,工业园区争取到新建110KV变电站项目,为园区长远发展提供电力保障……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已成为工业园区管委会干部职工的工作常态。良好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客商的一致赞叹:“工业园区为客商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来这里创业发展,我们企业信心十足。”
如今,普光经济开发区“洼地效应”初步凸显。吸引了投资5亿元的熠晖集团铁合金、投资1.2亿元的正原微玻纤、投资10亿元的四川宏浩能源纳斯气、投资11亿元的10万吨铝型材一体化产业、投资20亿元的不溶性硫磺等大项目入驻,极大地促进了项目建设和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今年,路之星车业、宏泰电化、阳光道路、宏盛电化等7个项目相继投产,通力机械、颜锋铝业、利华电化等项目即将竣工投产。
□周本均 鲁明 石琼丰 樊孝海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