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日报3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日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既是农业技术人员,又领办创办农业科技经济实体——
宣汉51名农技人员拥有“双重身份”
今年,宣汉县被确定为四川省“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试点区域,鼓励在职农业科技人员以兼职、离岗承包的形式,领办创办农业科技经济实体,有效激发科技人员的干事创业激情。

    近日,记者走进宣汉县双河镇方斗万亩食用菌种植基地,只见双河镇农技推广站农技推广员康慨正在大棚里为香菇输蕾。“现在,香菇渐渐进入生长的关键期,田间管理不能大意啊!”如今的康慨拥有“双重身份”,既是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又牵头领办了宣汉县明龙食用菌种植专合社,带动当地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

    制定优惠政策

    解除农技员后顾之忧

    今年,宣汉县成立了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专项改革方案,鼓励在职农业科技人员通过科研成果、新技术作价入股,以带薪、兼职、离岗承包等形式,领办创办农业科技经济实体,保留身份不变,工龄连续计算,正常参与单位年度考核,3年内享受相应工资待遇,不影响档案工资正常晋升和职称评定。

    通过这一举措,该县有效破解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应用的瓶颈,优化了农业资源配置,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了经营主体的 “共建共营”、合作收益的“共营共享”、经营目标的 “共营多赢”的目标,更加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

    同时,该县要求农技人员每年年终向单位如实提交述职报告以及科技推广服务、创办实体项目进展情况报告;其次,农技人员的主管部门、项目涉及到的乡镇党委政府负责人也要对农技人员适时动态管理。县专项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也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其创业项目进行不定期跟踪督查、成果评价,年终还要进行考核验收;最后,对连续一年以上不到基层一线进行农技推广服务,不承担示范项目的农技人员要求立即返岗,否则将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通过这些措施,尽量避免出现离岗不创业、吃空饷,以及示范带动不尽职尽责等情况。”宣汉县委农办相关负责人说。

    激发工作热情

    创业人员异军突起

    几年前,双河镇农技推广站农技推广员康慨被单位安排到大河村为村民提供袋栽黑木耳的农技服务。当时,村民种植的黑木耳出现了大面积“螨虫感染”,全村数万袋黑木耳只能被销毁。

    “村民当时抱怨‘全是骗人的’、‘再也不搞了’,听得我心里很难受。”康慨回忆说。此后,康慨思前想后,决定自主创业,变以前的 “单位要我做”为“我自己要去做”。如今,由他牵头领办的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70余户,种植食用菌面积达310多亩,年产值370多万元,帮助食用菌种植户年增收2万多元,解决当地100余人就业。

    桂成是一位参与蜀宣花牛培育的科研人员,他拿出自己积攒的5万元钱,入股到宣汉县蜀宣花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搞起了在岗带薪兼职创业。“我现在既是农技服务人员,又是专合社的社员。现在搞好蜀宣花牛农技服务既是我的本职工作,又能促进我的事业发展。”如今,桂成所在的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284户,年出栏蜀宣花牛4000多头,年产值4000万元以上,帮助农户年均增收1万多元。

    目前,宣汉县已有51名农业科技人员带头领办专业合作社35个,自主创办产业基地等经济实体16个,成为了农业科技人员中“吃螃蟹的人”。  □本报记者 漆楚良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日报1版
   第02版:日报2版
   第03版:日报3版
   第04版:日报4版
宣汉51名农技人员拥有“双重身份”
通川区国税局 厉行法治兴国税
大竹紫薯迎来收获季
“月亮湾家庭农场” 让村民尝到甜头
划拨专项资金支持煤矿达标升级
达川区农业灾后恢复进展快
宣汉农商银行成立
“走基层”活动常态化
牢记“红线” 守住“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