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日报2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日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劳资“双赢”促和谐
——达州市总工会创新工作纪实之二·工资集体协商篇

    工会牵头,劳资协商,三方会谈。近年来,由工会组织代表劳动者就工资、福利与企业行政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新制度在我市逐渐形成。

    在工资分配领域,一直存在城乡、地域、行业及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较大,普通职工收入偏低且长期增长缓慢的问题,不仅挫伤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对企业长远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通过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有效破解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行业制订劳动定额难、区域确定工资标准难、劳资双方协商难、职代会作用发挥难等一系列问题,缓解了劳资矛盾,促进了劳资“双赢”,形成了和谐稳定的企业劳动关系。

    由于固有的体制和思想桎梏,推行新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可谓是困难重重。对此,达川区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吴大兴感触很深:“首先,企业业主对推行工资集体协商认识不到位,普遍存有抵触情绪。”不少业主认为职工工资涨不涨、涨多涨少、什么时候涨,由我老板说了算。对此,各级工会加大了工资集体协商政策法规在企业中的宣传力度,使广大业主认识到,不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就是违法行为,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最终受损的还是自己。

    “其次,广大职工对工资集体协商感到迷茫。”职工中普遍存在工资由老板说了算的“弱势”思维,认为给老板打工,端人家的饭碗,工资由人家决定“天经地义”。更有甚者,对企业主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工作量、缩减休息天数等变相压低工价的做法,也一味被动地忍让接受。对此,各级工会深入企业组织职工学习有关工资集体协商的政策法规,使他们增强了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观念。

    “第三,工资集体协商是一件新生事物,在全省乃至全国都缺乏成熟经验。”为此,各级工会组织相关人员多次进行业务培训,了解工资集体协商相关规则,增强集体协商谈判技巧。

    “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主体难确定是第四大难题。”以达川区药品行业为例,全区经营药品的企业、门店多达600多个,且大多数为连锁经营模式,自身工会组织不健全,协商主体资格不具备。鉴于此,各级工会引导相关部门,成立各行业企业协会,作为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企业行政方协商主体;组建各行业工会联合会,作为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职工方协商主体。

    为破解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的“四大难题”,市总工会上下群策群力、共克难关。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贾德先身先士卒,率队深入各县(市、区)基层工会,指导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达川区药品销售行业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可谓是全市乃至全省相关工作的一个典范。

    回忆起协商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亲历者吴大兴内心五味杂陈。

    2012年初,相关工委和工会抽调出9人,组成3个工作组,用时近一月,深入全区药品行业企业进行调研走访,对相关问题做到了“心中有数”,并围绕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对全系统企业法人、工会主席、职工代表共400多人进行了宣传发动。

    2012年3月,“达川区(原达县)药品行业工会联合会”依法成立,作为全区药品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职工方协商主体;同时组建“达川区药品行业企业联合协会”,作为全行业企业行政方的主体。随后,相关工委还举办专题理论培训会,提升职工方协商代表和工会干部的集体协商素质和协商技巧。

    经过足足半年的充分准备,2012年6月3日,达川区药品销售行业工资集体协商谈判正式拉开帷幕。职工方和企业行政方就工资增长幅度、节假日加班工资支付以及其他职工福利待遇进行了激烈的对话博弈。经过多次沟通交流,2012年7月上旬,双方终于达成协议,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复后,正式形成《达川区药品行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协议》,并于当年8月1日起全面公布实施。

    通过全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推行,达川区所属各药品经营企业及职工收入均获得了稳步增长,实现了劳资双方的和谐“共赢”。今年,达川区境内62家药品门店的390名职工,月平均工资由去年的1800余元调增至2000余元。工资的提升,极大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企业营业额的增长。“以东升药业公司‘南城总店’为例,以前的营业额每月平均在50万元左右,可自从去年10月份给员工增薪后,月平均营业额一下子增至70万元以上。”

    截至目前,我市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覆盖企业6851家,覆盖职工68万余人,其中行业性协商达到129个、区域性协商达到137个、世界500强企业1个、非公企业5543个。2012年我市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被省总工会评为一等奖。2013年3月,在全国工资集体协商经验交流暨培训会上,我市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唐榘 本报记者 徐冬 龚其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日报1版
   第02版:日报2版
   第03版:日报3版
   第04版:日报4版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确保农村道路交通安全
劳资“双赢”促和谐
市总工会送法律到达钢
“蛟龙”号长江试水 备战印度洋科考
俄罗斯向国际空间站 发射载人飞船
加快两岸服贸货贸进程
深入学习贯彻新《安全生产法》 推动全市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孙杨:震惊、沮丧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