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日报3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日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掏腰包传承土家文化
丁耀庭与弟子一起练习余门拳

    一根两头镶嵌有若干铜钱的竹棍,快若闪电地劈、穿、戳、挑、砍、撩、崩,霸王上举、边鱼上水、烈马回头劈等独门绝技让人眼花缭乱……近日,在宣汉县天台乡的一武馆里,丁耀庭正在为来访者表演土家拳、棍。作为土家余门拳的第七代传人,多年来丁耀庭自掏腰包,将有着悠久历史的余门拳不断发扬光大。

    练余门拳 强身健体

    据了解,土家余门拳诞生于宣汉县樊哙镇百里峡所在的前河流域,源于大医学家华佗之徒所传“五禽戏”。余门拳的特点是:短手寸劲、借力发力、脚走边锋,属峨眉拳系的一个拳种。

    据丁耀庭介绍,他小时候因患小儿麻痹症,到了3岁还不会走路,全靠两只手撑在地上前行。为了让他能站立起来,他的曾祖父便教他学习余门拳中的“猴爬”、“熊走”,这样可练习四肢力量。如此日复一日地训练,没想到了5岁,丁耀庭就基本能行走了。

    此后,丁耀庭的曾祖父进一步言传身教,让他系统练习了“鹿奔”、“鹤立”、“虎拳”。他与师兄师弟一起操练功法、套路、器械、对练,增强了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提高了动作的协调性和格斗搏击技能,直至将余门拳技艺练得出神入化。

    “我一边读书一边练武,早晚各练一个时辰,虽又苦又累、枯燥无味,但是通过习武强壮了我的身体。”丁耀庭说。

    自掏腰包 传承土家文化

    土家余门拳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丁耀庭自费到全国各地表演,广泛传播余门拳精髓。

    “传统武术不能丢失。”30多年来,丁耀庭坚持不懈地做着土家余门拳的传承工作。1999年,他开班带徒弟。2006年,得到经商的父亲资助的300多万元资金后,他在天台乡场镇上建起了一栋使用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采购了一系列武术器械。并广泛收集土家文物,从土家医书、武术书、服饰、陶瓷、字画、农具等,应有尽有。他说:“土家余门拳以土家文化为载体,必须要找到载体才能将其发扬光大。”

    丁耀庭利用寒暑假招收本乡和外地中小学生为学员,并悉心编写了简化余门拳、余门健身操等教案,聘请助理教练共同指导学员。他说:“赚钱是为了筹集资金,传统文化必须花本钱传承,我一定要将土家余门拳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并发扬光大。”

    □文/图 谢兴双 本报记者 王兴寨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日报1版
   第02版:日报2版
   第03版:日报3版
   第04版:日报4版
元旦前大竹护城河全新亮相
渠县政务服务中心
开江县公安局
通川区 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工作通过验收
科技研发支撑 产品远销海外市场
成立万家派出所
大竹巴山红香椿 丰产技术推广项目通过现场查定
宣汉举办“纪委开放日”活动
自掏腰包传承土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