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策划:达州日报教育周刊 □参与学校:通川区实验小学□活动指导:秦苏静 本报记者:桂爽、徐春红(实习)
近年,达城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增添了很多新景点,以满足人民群众休闲娱乐需要。除了大家熟知的犀牛山、火烽山、凤凰山、莲花湖之外,地处达城西外的大寨子公园又逐渐露出了自己美丽的容颜。
9月23日,本刊通川区实验小学43位小记者在报社记者和学校老师带领下,走进大寨子公园实地采访,向市民推介其美丽景色。
镇园之宝黄桷树
在公园门口左边,一棵巨大的黄桷树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高大的树身,郁郁葱葱的枝叶,在秋日的微风中摇曳,仿佛在向我们打招呼。关键是它的身高,与旁边那些绿化树相比,简直是傲视群雄。
市园林处李长青叔叔告诉我们,这棵树高近30米,胸围直径3米左右,也就是说要4、5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而且据测算,它已经有205岁了。听到这个数字,同学们发出了惊呼声。
“看,树上有个牌。”一个同学好奇地问道:“李叔叔,那个牌子上面还写着编号74,是什么意思啊?”“那是古树名木的身份牌,74是它在整个四川省古树名木中的编号。而且这样的古树名木都是有GPS定位的,受到极严密的保护。”李叔叔还介绍说,这棵树本来生长在达州火车东站,由于那边平整土地才搬到这里。因为是受保护的树木,是有GPS定位的,要移动它还专门给省里打了申请报告,动用了150吨的吊车等工具才让它顺利搬家,让市民近距离地见识它的风采。
如今,它就如一位威武的将军,日夜守护着大寨子公园。
·本刊小记者:孙梦、高灿、魏荷兮、覃雅利、刘泓池、蓝秀芬、冯梓涵、向盈睿、桂念慈、刘钦宇、杜美潼、徐玉洁。
公园里处处是美景
进入公园大门,入眼的一汪池水中一些不知名的水生植物正在盛开,长长的花蕊上细密的紫色小花儿吸引了很多同学。“快看,一只蜻蜓停在上面呢!”“好像有鱼呢?看,在吐泡泡。”小记者们七嘴八舌议论着。
“李叔叔,那个开花的植物叫什么名字啊?”“叫多鱼草,我们整个公园的植物大约有40个品种,比市中心的人民公园要多出一倍,像银杏、香樟、腊梅等大小乔木有300多株。”“哇,怪不得整个公园入眼全是绿色,完全是天然大氧吧。”小记者们发出由衷的赞叹。
往上走,依山势而建的蜿蜒游道,犹如一条条长龙盘旋在山坡上。大家拾级而上,越往上行,风景越发美丽,对面的人民广场也尽收眼底。据介绍,该公园定位为西外新区重要的城市公园和生态公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它的原始风貌。“李叔叔,这个堡坎墙壁上为什么有一些洞呢?”小记者们发问。“这个是排水用的。下雨引起的山水如果没途径排出,就容易引起堡坎泡水松动、垮塌,所以我们专门预留了孔洞,让水流可以排出,这样堡坎才会结实坚固。”
·本刊小记者:谭然、邓焯宇、岑烊旭、彭芮萱、张霜、谢涵、李金松、李怡影、谯航、李卓航、马佳慧、周殊同、庞烨。
游客积极献言献策
有些小记者是第一次参加采访活动,虽然有些胆怯,可是看到其他同学积极发问,也不由得想尝试一下。
“爷爷好,我是《达州日报·校园周刊》小记者,请问您对这个公园满意吗?”一个女同学鼓起勇气,采访一位正在公园里散步的爷爷。“很好,西外又增加一个新的公园,方便我们休闲娱乐,锻炼身体。如果再多一点休闲座椅就更好了。这样,方便我们走累了休息一下。”老爷爷高兴地回答道。
“我来说几句吧。”与爷爷同行的一位叔叔主动加入采访,“建议公园内再增添一些垃圾箱,这样公园会更整洁漂亮。”“谢谢爷爷与叔叔!”小记者有礼貌地回答道。
采访结束,小记者们呼吁大家要爱护大寨子公园,不要乱丢果皮纸屑,干净优美的环境需要所有人共同维护。
·本刊小记者:蒋晓、侯妮孜、秦丽雯、李彬昊、向昊霖、牛蕾、鲁莎莎、雷馥菊、胡雨涵、徐升、吴佼龙、田一淇、周美君、黎佳欣、刘娜彤姝、杜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