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喝不完的酒,可以存在酒吧里下次来时再喝,实在很方便。然而,近日,一些市民向记者热线2380088打来电话说,“买酒的时候,叫我们多买,喝不完的就喊存酒。当要去消费存酒的时候,才发现真的是存酒容易取酒难!”
消费者:存酒要收最低消费
上周末,单先生和朋友出去玩,他想起自己还有半打啤酒寄存在达川区南外的一家酒吧,便提议去那里。入座后,单先生把酒牌交给服务员取存酒。服务员却说,存酒要喝可以,但要先在卡座消费200元,才能拿存酒喝。单先生当时和朋友一起,来都来了,不消费又不好,于是只好再掏钱点了小吃和酒水,结果又剩下一小半酒。单先生说,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就近在市区找个地方,何必还跑到南外来。
而钟女士在翠屏路某KTV消费时,剩下13听啤酒寄存在KTV内,寄存凭证注明有效期15天。后来钟女士出差一段时间,在超过时限两天后,和公司同事去取酒时,KTV工作人员称,因寄存时间过期,啤酒已“归该店所有”。钟小姐不明白了,那13听啤酒她是付过钱的,怎么说“充公”就“充公”了呢?
酒吧是否有权处理消费者买下的酒呢?据了解,目前许多酒吧在顾客存酒时设置了不少的“关卡”,此外,存酒期限的严格限制使不少存酒者的酒“充了公”。
经营者:酒易过期怕引发纠纷
记者近日走访达城几家酒吧发现,各酒吧的存酒规定大同小异,啤酒一般存放15天,洋酒、红酒20天左右,“所存酒水必须达到包房最低消费方可取酒,逾期酒吧自行处理”等字样都标注在存酒卡上。有的酒吧还表示,由于开了封的红酒容易变味,一般不代替保存。
为什么存酒有期限呢?某酒吧工作人员表示,主要是因为存酒时间长了会变质,而且存酒占用了酒吧放酒的空间,会产生一定成本,因此几乎所有的酒吧都有期限规定。有些顾客再次到酒吧仅喝存酒,占了酒吧的位置,很耽误生意,所以要求顾客喝存酒就必须再次消费。
“寄酒规定期限是这一行业不成文的规定。”一位量贩式KTV负责人说。他表示,由于酒水是在量贩式KTV的超市现买现付的,售出后再退要好几道手续,所以他们一般建议客人将消费不完的酒水寄存。由于存酒空间有限,多数商家都规定了寄存期限。这位负责人解释道,很多酒有保质期,如果存放过期,容易引发纠纷,因此超过规定时间就视为客人自动放弃。
业内人士认为,一些酒吧会对存酒作出种种限制,主要还是客源多的缘故,因此,他们宁可牺牲这部分客源。客源不多的时候,即便只消费那些已埋单的存酒,酒吧也不会为难顾客。
律师:消费者有权处置所买酒水
律师罗健涛告诉记者:消费者去酒吧买酒消费,就已经取得了酒的所有权。对于喝不完的酒,消费者有相应的处置权,比如说可以选择放到酒吧储存,下次再来消费;当然也可以把酒带走,消费者具有选择权。
罗健涛说,如果存酒卡的使用有限制,那么酒吧有义务在消费之前向消费者明确告知限制条件。如果这种限制条件是限制消费者权利或剥夺消费者权利的条款,那么这样的条款就是霸王条款,对消费者不具有约束力。对于酒吧来说,设置存酒期限和最低消费,应当在消费者消费前明确告知,与消费者达成一致。
取悦消费者应该要把消费者的心拉住,这才是关键,靠设置霸王条款来限制消费者,不过是一种短视行为。记者也给大家提个醒,存酒之前得向酒吧了解清楚,要不然,受损失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