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达城利通出租车公司活跃着这样一支车队:成员是清一色的的姐,一有召唤,必须护送产妇。车队成立以来的一年半时间里,为130多名产妇开辟了一条条充满爱心的便利“绿色通道”。
这,就是利通“护麟儿”女子爱心车队!
陋习偏见 产妇打车难
2010年的一天,网上的一则消息引起了利通出租车公司领导层的注意:“我市市民王先生和他刚生完孩子的妻子及刚出生5天的女儿在路边打出租车,等了足足两小时,却屡遭拒载。”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由于传统陋习偏见的作祟。一些司机认为,拉月母子会沾晦气。其实,这都是毫无根据的无稽之谈。”对出租车行业中的不良现象,公司经理李崇本一针见血地批评道。公司决定用实际行动和奉献精神,树立新风尚,引导司机摒弃陋习和偏见。
电招服务
开辟产妇“绿色通道”
“您好,这里是2188007,利通公司‘护麟儿’女子爱心车队专线……”
2012年3月8日,利通公司“护麟儿”女子爱心车队正式组建。“车队刚组建时有10名成员,现在发展到12人了,个个都是公司的巾帼英豪。”据李崇本介绍,爱心车队的队员年龄最小的27岁,最大的49岁,全都有5年以上的驾龄。“她们驾驶技术好、服务态度也好,更重要的是,她们都有一颗热心服务产妇的爱心。”
“车队正式组建前,我们只是碰巧载送产妇,影响力不够大。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公司与多家医院形成了互动联络,确立了电招服务机制,并向社会公布了专项服务电话。”据爱心车队队长张纯英介绍,“爱心车队队员只要接到医院或个人的相关求助电话,就必须立即出勤,无论山高路远,还是刮风下雨。”
一次次翻山越岭,一次次风雨无阻,自“护麟儿”女子爱心车队成立以来,已先后接送产妇及其家人137起,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群众的反馈信息中,100℅都是好评。”李崇本自豪地说道。
助人为乐
把奉献进行到底
今年8月的一天下午,利通公司接到达川区人民医院打来的电话,一名刘姓产妇要回麻柳镇家中,但一直联系不到接送车辆,只好向爱心车队求助。张纯英毫不犹豫地接下了任务。
“我先在医院门口等起,产妇出来后,我和她家人一起小心翼翼地把她扶到车上,然后,又帮着把所带的各式各样的物件收拾好。”据张纯英介绍,由于当时雨大路滑,她车开得非常小心,生怕颠簸到车里的产妇和婴儿。
“没想到,到了麻柳镇,离她家还有6公里多的路程。更恼火的是,由于拉煤车的碾压,路面受损严重,路况很糟糕。可以说,我当时每开一步,都是全神贯注、小心翼翼的。”
6公里,4公里,2公里,1公里,近了,更近了……傍晚时分,刘女士终于平安回到家中。“由于她家四周积水严重,车没法直接开到院子里,我只好打开车灯,目送她们最后一程。”
爱心照亮了回家的路,事后,刘女士怀着莫名的感激,在信息反馈本上写下了6个大字:好人一生平安!
2012年3月12日,队员杜蓉将一产妇送到双庙;4月24日,队员严长梅将一产妇送到杨柳垭;5月1日,队员杨身祥将一产妇送到马家;7月18日,队员朱芬将一产妇送到复兴……
爱心在滋长,温馨在蔓延,在“护麟儿”女子爱心车队的车厢里,经常都发生着这样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将一直延续着……
传递爱心,一旦选择就无怨无悔。
“你们经常接产妇,累不累?”“你们耽误了不少业务,亏不亏?”“你们整天干这行,烦不烦?”……
对于别人的不理解和一连串的疑问,女子爱心车队的姐妹们总会淡淡一笑,说一句:传递爱心,一旦选择就无怨无悔。
过去,她们已然尽心尽责;现在,她们依旧热情周到。展望未来,“护麟儿”女子爱心车队全体队员将再接再厉,谱写更优美的优质服务之曲,唱响更动听的爱心传递之歌……
□本报记者 徐冬 闫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