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在政府部门挂职,让我满载收获;这段经历,使我受益终身。”聊起一年的挂职,35岁的李海感叹良多。2012年6月,时任中石油西南油气田矿区服务事业部安全环保质量处处长的李海成为四川省“双千工程”挂职干部中的一员,挂任达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分管全市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利用管理。
准确定位,快速融入
“刚来发改委挂职时,内心很矛盾。达州是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地企合作交流紧密,但双方在某些领域也存在一定分歧。而作为西南油气田的一员,自己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在地方政府定位?”成了李海心中最大的疑虑,一时面临两难困境。
面对新挑战,李海给自己立下三条军令状:当好“桥梁纽带”,推动地企共同发展;当好双向宣传员,努力解释和消除相互之间存在的分歧误会;运用自己的石油天然气专业知识,积极为达州的天然气业务发展奉献力量。上任伊始,作为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系钻井专业毕业、从事石油天然气钻井和安全管理的李海,深知自己肩上扛着怎样的担子,为了能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团队,李海多次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到县(市、区)和企业实地调研,很快摸清了全市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并反复梳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理清了工作思路,找准了切入点。
敢想敢干,主动作为
“思路决定出路,敢干才有作为。”这是李海的工作座右铭。挂职期间,李海发现,提及多年的川东北合作项目中方在达税务注册问题,达州和西南油气田一直存在分歧。造成分歧的原因,并非双方各据一词,而是对政策和制度的理解不一。李海迅速将自己的看法向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油气田进行汇报,促成了双方对政策的进一步研究和协商,使川东北合作项目中方在达税务登记得到了落实。
雷厉风行是李海的工作特点。到新岗位不足半月,一个不小的挑战就摆在李海面前。2012年7月9日,在达州市职教园区专题协调会上,李海领命处理中石化毛达天然气管道占压问题。为了尽快处理好此事,李海第二天即带队到北京中石化发展计划部协调此事,得到中石化的理解和支持。第三天,李海迅速召集市相关部门和中石化普光公司落实此事。仅用了3天时间,李海为政府节约了2000万元管线改道费用,同时也为职教园区的建设节约了时间。
今年1至5月,李海先后参与促成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中石化集团、中石油集团、雪佛龙公司等方面高层的重要会谈……
“企业发展了,地方经济振兴才更有可能,全心为企业服好务是我们工作的基准点”。李海多次主动到中石油、中石化在达企业及天然气用气企业,了解其需要市发改委支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他牵头组织了10余次协调办公会,及时化解了企业管道建设、用气指标等6项实际困难,积极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打消企业的顾虑,使达州地企关系更加协调和融洽,为地企双赢打开了良好局面。
不善谋一役者,不足以谋全局。李海带着中国石油人的豪情壮志,先后带队登门协调中石油西南油气田、中石化上海炼油销售有限公司等单位,促使天然气管道合资公司、炼油销售达州有限公司等5个项目落地达州。其中,炼油销售达州有限公司已于今年2月投营,其他项目已陆续开展前期工作。
磨练心志,无私奉献
远离家人,独在异地,是挂职干部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李海用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充实挂职生活,磨练心志,消除孤寂。练书法十多年的李海,每天会练习近两小时的毛笔书法,常和达州书法界朋友交流心得;曾在大学乒乓球校队打球的李海,常与同事和球友切磋球艺,增进相互友谊;喜欢政治和历史的李海,经常向同事朋友推荐好的书籍。为此,发改委的同事常说:“海哥是我们委里的才子”。
“吃苦耐劳,甘于奉献是我们石油人的优良传统。”李海如是说道。挂职期间,李海坚守岗位,严于律己,牺牲了很多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有时工作忙,半个多月才回一次成都。刚到达州挂职时,孩子还不到四岁。“家人全力支持我的挂职工作,儿子生病住院,我也没尽点力,妻子也没有半点怨言。”面对家庭,李海满怀歉疚,“为了支援和建设第二故乡达州,吃再多苦,受再多累,我也无悔无怨。”李海的目光坚定而执着。
有多少融入,就会有多少深情。在即将离开达州这片沃土时,李海满怀不舍。“挂职结束后,我将把挂职所学、所获,用于本职岗位,我会一如既往地关心和关注达州发展,给锻炼和培养我的市发改委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达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