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市水务局获悉,为解决我市工程性缺水矛盾,提高抗御旱洪灾害能力,“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提出“3+10+1”重点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思路,规划在州河上游前、中、后河建设3座大型水库,各县(市、区)布局建设10座中型水库,同时建设大型灌区1处。目前,各项工作正大马力推进,成效显著。
小型水库建设作为骨干水利工程的补充,在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用水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由于小型水库国家没有相应的投入政策,我市小型水库建设工作近年来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根据国家水利部的工作部署,我市度势而动,全面启动了首批16座小型水库前期工作,目前,各地已基本确定前期工作经费筹措方案,设计招标工作正全面展开,部分项目已落实勘察设计单位,进入实质勘察设计阶段。
与此同时,我市迅速行动,积极配合省水利厅开展《四川省小型水库建设规划》,全市筛选上报小型水库规划40座,为后续小型水库建设奠定规划基础。
首批16座小型水库规划总库容2319万立方米,估算总投资8.58亿元,各项工程全面完工后,可新增有效灌面4.04万亩,解决农村及部分乡镇19.61万人用水问题,可一定程度缓解部分地区区域性缺水问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刘玉堃 尹镭 本报记者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