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么感受?”“后怕。”
“以后还会再参加吗?”“肯定要去。”
4月22日午夜时分,入睡前的简短交谈中,于国振如是回答。是夜,中国石化抗震救灾突击队的几名队员在一个院落里,用木凳当床,以一件薄棉袄为被,枕着余震和寒风入睡。
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雅安地震发生后,曾参加过汶川和彝良抗震救灾的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应急救援中心,迅速集结33名抢险救援人员,千里驰援地震灾区,第一时间开展搜救行动,与死神赛跑,为生命接力。
“让我去吧!”
“让我去吧!”“让我去吧!”……
4月20日12时24分,接到四川省安监局赴雅安救灾的紧急指令后,普光分公司应急救援中心的200多名应急队员争先恐后,报名请战。
由于车辆核载人数所限,80后小伙丁晓跃干脆直接跳上车,再也不肯下来。另一位没能入选的年轻队员则放下打好的包裹,一边流着泪水,一边帮忙搬运救援器材。
“出发!”13时,随着应急救援中心主任杨永钦一声令下,中国石化抗震救灾突击队携带“动中通”通讯指挥车、雷达生命探测仪等最先进的救援设备和大批救援物资,火速奔赴雅安抗震救灾一线。
队员王宏峰和闫伟华,本来已经到了休假时间,回家的火车票都已买好,听说雅安地震的消息后,来不及退掉火车票,迅速赶赴抗震救灾一线。
救灾期间,王宏峰五岁的孩子不幸摔伤造成骨折住进了医院,只能把牵挂埋在心底的王宏峰,没有半句怨言,依然坚守在救灾一线。而闫伟华,则将准备捎回家的达州特产七星椒捐给了受灾群众。
“我们要接受最艰巨的任务”
“我们要接受最艰巨的任务。”4月20日23时16分,在抵达芦山县后,顾不上休息和吃饭,中国石化抗震救灾突击队队长杨永钦立即向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主动请战。
由于道路不畅,4月21日4时,33名抢险救援队员连夜开拔,徒步向宝兴县挺进。
从芦山县通往宝兴县的210省道,被当地人称为“隘”。一条奔腾的河流从谷底穿过,两边是直耸的高山,唯一的通道临河依山,而且山上滚石和滑坡不断,极为凶险。在从新光村前往新宝村的途中,正当队员们经过一处滑坡地带时,山上的滚石裹挟着泥土突然而下。等队员们快步跑到安全地点再回首时,滑坡处已是尘土飞扬,看不清人影。
4月21日18时,在克服余震不断、山体滑坡、飞石坠落等艰难险阻,徒步挺进40余公里后,中国石化抗震救灾突击队终于抵达宝兴县宝兴中学安置点。是夜,已连续工作近30小时,行军近700公里的突击队员,用教室里的桌椅为床,在大大小小几十次的余震中和衣而睡。
4月22日,在前往锅巴岩乡救援的路上,一位小伙子拦住队伍寻求帮助。原来,这个小伙子名叫罗凯,是宝兴县穆坪镇苟山村人。地震发生时,一块数吨重的巨石正好砸到他家房屋,房屋严重受损,养蜂的蜂房都已破碎,全家人急需的食物也全部埋在废墟中。
冒着余震和蜂蜇的危险,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搜救,突击队员共从废墟中抢救出粮食500余公斤、腊肉200余公斤。临离开时,十分感动的罗凯执意将突击队员送出几里路远,连声称赞“你们中石化好样的!”
截至23日15时25分,中国石化抗震救灾突击队共救治受伤群众46人、清理路障20余处、排查危房50余间,帮助受灾群众搭建帐篷30余顶、抢出粮食500余公斤、腊肉200余公斤,给受灾群众提供饮用水11吨、药品100余盒。
心连心,大灾面前有大爱
“快点过!快点过!”“车来了,靠边!”在百余公里的徒步行进中,每到一处危险处,突击队员们总是不忘相互提醒。
在4月21日夜宿宝兴中学安置点时,由于物资短缺,突击队只买到了七件军大衣和十几件薄棉袄。队员们主动将军大衣让给老同志和女同志。
“姐,把背包给我,要不连你一块背上吧。”行进路上,队员一边伸手拿包,一边跟何元元开起了玩笑。30岁的何元元,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也是突击队中唯一的一名女同志。作为随队护士,队伍走到哪,她背着近1米高的医药包跟到哪,徒步行进百余公里,从没喊过一声累。
“亲人们,辛苦了,请喝水!”“灾区人民谢谢你!”在队伍行进途中,灾区群众夹道欢迎,问候不断。当地群众自发在路边搭起帐篷,烧水煮面,慰问各路救援队伍。一些六七岁的孩童手里拿着矿泉水、火腿肠等食物,拦着救援队员硬要塞到他们手中。
在宝兴县城,队员们在路边休整时,一位和妻子、女儿一起专程从雅安赶来宝兴的中年男子,从自驾车的后备厢里拿出两条中华牌香烟以及牛奶、核桃露、奶茶等,慰劳前来抗震救灾的队员们。
“在灾难面前,大家的心都贴在了一起。”平时的钢铁硬汉,中国石化抗震救灾突击队副队长王庆银很是感触。
宁可多绕千余里,不堵灾区一段路
由于大批抗震救灾物资需要运往灾区,为了确保灾区“生命线”畅通,中国石化抗震救灾突击队选择了一条更远、更艰险的道路绕道而回。
沿着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中国石化抗震救灾突击队克服了雨雪路滑、高原反应、车辆故障等危险,沿途共翻越两座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红军长征中翻越的夹金山和梦笔山,经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马尔康县、理县,由汶川上都汶高速,经成都返回普光。
在翻越雪山的过程中,山下下雨,山上下大雪。就在车辆行驶至海拔3500米处急转弯上坡时,后轮胎突然发生爆胎,情况非常惊险。衣服单薄的队员赶紧下车换上备用胎,在大雪中冻得直打哆嗦。
“你们辛苦了,这钱我绝不能收!”4月24日1时,抗震救灾突击队在翻越两座雪山之后,入住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营盘大酒店,当听说队员们是从重灾区撤回的救援队伍时,店主吕云秀执意不收住宿费,并在早晨5时就起床为队员们准备早餐。
从4月23日15时25分接到指令后开始返程,到4月25日15时15分顺利抵达普光,中国石化抗震救灾突击队行程1200多公里,与来时相比,多绕道500多公里,且均为通行条件差的高原山区。
“你们充分展示了‘负责任、勇担当’的国企风采,不愧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专业救援队伍。”四川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信息中心、四川省煤矿安全监察局救援指挥中心在嘉奖通报和慰问电中如是称赞。 □邹超 邹煜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