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青山绿,雨浸大地新。晚春时节,通川区轰轰烈烈开展“转变作风、服务群众”专项活动,全区干部群众以空前的热情,紧张投入到第二季度经济社会建设中,力争各项指标在去年的基础上“跨大步”。一股“思想上为民利民、工作上惠民富民、作风上亲民爱民”的强劲新风在这个春天扑面而来。
不走过场,抓出反面典型,压力传递开来
作风整改怎么搞?会不会流于形式、走走过场?活动之初,不少干部持观望态度,部分群众更是表示质疑。很快,区委的一系列行动让全区干部严肃起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在全区“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动员会上强硬表态:“视活动开展情况抓出一定数量的反面典型,以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警示全体干部!”
区委、区政府的坚决和强硬打消了干部的疑虑和观望。与此同时,为保障工作开展,该区迅速成立了专项整改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及区长任组长,在区纪委设立“全区专项整改活动办公室”,从相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专门工作组。并随即确定了此次活动的开展思路,即“四着力三强化”,通过此项活动着力解决“作风漂浮”、“庸懒散奢”、“吃拿卡要”、“脱离群众”四大问题,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强化群众监督,强化案件查处问责。
摄像机对准上班干部,暗访组随时在身边
3月28日上午9时,匆匆赶往区委、区政府机关上班的职工在大门口与区作风整改办的同志迎面而“撞”。不同于以住的是,他们的手里多了台摄像机,9时以后迟到的同志全部被记录下来。
3月底以来,通川区十四个乡(镇、办、委)都分别在不同时段多次接受过市、区纪委工作人员的明察暗访。他们一查到岗情况,严查有无缺席、迟到早退现象;二查工作状态,是否在上班期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三查服务群众情况,是否真正深入一线为群众服务。
开展作风整改活动后,通川区的干部都清楚,暗访组随时可能来到身边,大家普遍反映“动真格”、“不认人”。果不其然,在活动的第一阶段,有4个部门和乡镇因整改不力被全区通报批评,单位主要领导向区整改领导小组作检讨。
发动群众监督,借媒体作用,只为求实效
“2123987”、“2145397”是区作风整改办公室就此次专项整改活动对外公布的电话号码,专门受理群众咨询和投诉。电话公布以来,共接到群众投诉8起,均已处理并告知群众。达州本土知名论坛《凤凰山下》也刊载了《关于通川区“转变作风、服务群众”专项整改活动的公告》,区整改办就11项机关干部不作为情况请网民监督投诉,并公布了联系邮箱。目前接到10起投诉,正在处理之中。
4月20日以来,区整改办变被动掌握情况为主动调查了解,他们通过10天的时间深入群众中开展民意调查。不仅如此,该区还充分利用地处达州市主城区,多家媒体或分社(站)设在其境内的资源优势,充分借助媒体作用,宣传各单位好做法,监督不作为情况,其效应也十分明显。新华网、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四川在线、四川新闻网、达州日报、达州晚报、达州电视台、达州网等中央、省、市媒体都报道了该区作风整改的好经验,个别媒体曝光的不良作风也迅速得到了整改。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惊醒一地朝气。作风整改活动以来,通川区各级各部门涌现出许多好办法。区政府办制定“六条新规”,区总工会开展“党课剖析、公正维权”活动,区工商局制定“大回访”工作机制,区公安分局制定转作风“九条规定”,区文体局建立作风整改台帐制,区卫生局与服务对象座谈交流,区政务服务中心“三争三比”,东城办事处推出转作风“四亮”,蒲家镇开展转作风义诊活动,西城办事处红旗路社区“六个一”举措等均收到良好效果。
□孟德艳 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