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我市通过的《达州市“十二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中得知,到2015年,我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服务水平和效率明显提高,群众负担明显减轻,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
医保支付政策向基层倾斜
预计到2015年,我市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合)率将稳定在98%以上。
更重要的是,医保支付政策将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预计到2015年,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住院医疗费用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不低于85%,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小病在基层卫生机构就诊,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个人缴费水平相应提高,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筹资机制。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均达到75%左右,明显缩小与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之间的差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门诊统筹覆盖所有统筹地区,支付比例提高到50%以上。
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方案规定,将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提高封顶线,对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医疗费用救助比例提高到70%以上。全面推进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加大对重特大疾病的救助力度。加大救助资金投入,资助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重度残疾人以及城乡低收入家庭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
将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药品供应和人事分配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加强基层服务网络建设,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将达到95%以上。适当提高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安排不低于4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由村卫生室承担。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和后备力量建设,逐步推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变。
先诊疗后结算将成为现实
方案规定,将积极推进区域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建设,普遍实行预约诊疗,改善就医环境,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将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核心,积极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完善省、市、县、乡远程医疗网络,发展面向农村基层及边远地区的远程诊疗系统。
同时,将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卫生监督协管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扩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提高服务标准。到2015年,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9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病人规范化管理率达到60%。
方案规定,将逐步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继续开展国家免疫规划,完善重大疾病防控、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卫生监督、农村应急救治、精神疾病防治、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等能力建设。
·本报记者 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