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今社会老龄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围绕老年人生活最主要的苦恼来自于赡养、婚姻、房产、医疗等四大方面。其中,由于婚姻问题产生的矛盾逐年上升,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重。
让老年人过一个幸福的晚年,不仅要让他们吃好穿好,还应该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愉快地生活。
今年56岁的陈阿姨家住通川区,年轻时有过一段不幸的婚姻,与前夫育有一子,儿子一直跟着前夫在外地生活。
离婚后,只身一人的陈阿姨一心扑在工作上,生活变成了“两点一线”。后来,陈阿姨遇到了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比她大5岁的离异的王先生,她再次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但在平静地度过8年之后,这段婚姻无疾而终。再一次单身的陈阿姨从此变得郁郁寡欢,不再谈感情的事。
退休后,独身一人的陈阿姨显得更加孤单寂寞,生病时连个端茶递水的人都没有。在朋友们的劝说下,陈阿姨认识了一个成都的退休教师吴老师。吴老师对她嘘寒问暖、知冷知热,在她患重感冒住院期间,吴老师一直陪在她身边照顾着,这令陈阿姨十分感动。就在他俩商量准备结伴养老之时,陈阿姨的儿子大学毕业回到了她的身边。吴老师觉得和其子相处容易产生矛盾,便提出让陈阿姨和他去成都居住。但陈阿姨难舍母子情,无奈之下,婉拒了吴老师的美意……
六旬翁坚决离婚
欲寻找自己的幸福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可有些“老来伴”竟成了“老来拌”,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大半辈子后,到老年婚姻却亮起了“红灯”。
“活了一辈子,没想到60多岁的人了,竟然离婚了。”日前,家住南外的魏大娘在和记者说起这件事时哭了起来。原来,魏大娘的丈夫林先生是个知识分子,而她自己小学都没读完。2年前,林先生说什么也要和魏大娘离婚,3个孩子怎么劝也不行,孩子们以“断绝父子关系”相“威胁”都没能打消林先生离婚的念头。
谈及离婚原因,林先生说是因为受不了魏大娘暴躁的性格和说话没水平,嚷嚷着要去寻找和自己谈得来的人共度余生,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35岁的小儿子为此事进行了几次调和,但林先生却说:“我忍了大半辈子,剩下的这些日子我要活得高兴点。”最终,婚依旧还是离了。
男方子女反对
两老只能委曲求全
由各种原因形成的老年单身一族,不少人在相识相知后产生了“黄昏恋”。但是,不少崇尚自由恋爱的年轻人,却对身为老年人的父母产生“黄昏恋”不理解甚至极力反对。
今年61岁的王阿姨家住西外,提起再婚的事情,她心里特别难过。去年清明节期间,王阿姨经人介绍与65岁的赵大爷相识。经过半年的相处,有着共同爱好的两位老人感情越来越融洽。去年国庆节后,两位老人就开始和自己的儿女商量结婚的事。王阿姨的独生女儿很赞成,还请两位老人吃了一顿饭。可是赵大爷的儿女们却全投反对票!儿女们的理由是,父亲一大把年纪了,再婚会让他们面子上过不去,让他们在单位或朋友面前难堪。王阿姨认为,赵大爷的子女反对,可能是怕她会分赵大爷的家产,就建议赵大爷和孩子们说清楚,只要同意他们结婚,两位老人愿意去做婚前财产公证。但赵大爷的儿女始终不同意,两位老人只能等待机会再结婚。
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黄昏恋”一样也很美
记者从市老年人协会了解到,我市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全省水平,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到103万,早已步入“百万老人”行列。一般老年人到协会反映的都是家庭矛盾、婆媳关系,而婚姻情感问题因涉及到个人隐私,所以进行投诉的老人很少,老人要顾及自己和子女的“面子”,不想把事情张扬。
对此,该协会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单身老人寻找另一半的现象越来越多,但成功的相对较少。首先从老人生活的环境来看,征婚可能要受到子女的阻拦;其次,传统的思想会影响老人们的再婚;再次,老人自身也会有很多顾忌。
市老年人协会的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现在老年人未婚同居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方式得不到法律的保护,所以“黄昏恋”老人应采取正常的婚姻方式。对那些“只顾金钱,不顾亲情”、无理阻挠老年人再婚的子女,老人们应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也会帮助有此需求的老年朋友,让“黄昏恋”变成“夕阳红”。
□本报记者 李嫒颐
让“黄昏恋”变“夕阳红”
——达城老年人婚恋问题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