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26日,市政协主席康莲英参加市政协三届三次会议民革、民盟、民建界及特邀界二组对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的小组讨论。
民革、民盟、民建界戴婕、高敏、庞菁、庞佑福、曾祥国、曾清秀、张惠、唐定智、邹朝碧、胡清、冯仁丽、李帮忠、王书杰,特邀界二组黄生国、王奇、梁小兰、桑茂明、袁安、徐代琼、唐杰、常荣、裴洪华、柏萍委员一致认为,报告求真务实,主题明确,切合实际,很好地总结了2012年以来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积极履行职责所做的各项工作,并明确了今年的政协工作任务。
康莲英在听取委员们的发言后指出,2012年,市政协和全体政协委员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以实施“四项工程”(同心工程、助推工程、解困工程、素质工程)为抓手,主动谋事,务实做事,努力成事,履职成效显著。
康莲英要求,今年政协要立足职能,扎实工作,有所作为。一要全力助推发展。重点在增进共识、汇聚力量、助推跨越提升、促进民生改善等方面着力,努力建诤言、献良策,办实事、做好事。二要完善工作机制。积极研究和推动出台政治协商相关制度和规定,细化内容、程序、方式,便于实践操作。三要弘扬务实作风。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和省、市委有关规定,注重实际、讲求实效,使所建之言、所献之策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市政协秘书长魏艳参加讨论。
(本报记者 宋龙娟 唐荣)
春天,孕育希望
——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侧记
这个春天,注定是个孕育希望、铸就辉煌的季节。
2月26日,市中心广场演展中心,蛇年春天里的一场盛会即将举行。来自全市各地的400余名人大代表汇聚这里,出席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
没有地毯,没有鲜花、彩旗,会场氛围朴实而庄严。
下午3时整,大会正式开幕。
在热烈的掌声中,市长包惠健步走上报告席,代表市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35.5亿元,增长13.6%;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2.04亿元,增长2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6.3亿元,增长2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6亿元,增长16.5%;进出口总额1.83亿美元,增长2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49元,增长15.6%;农民人均收入7047元,增长14.6%……”成绩,说得客观。
“受宏观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5.3亿元,增长17.3%,未能达到年初确定的目标……”不足,谈得清醒。
“我们要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把实现次级突破作为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核心任务,抢抓机遇,埋头苦干,一年一个新台阶,五年实现新突破,在全国全省发展版图中争创达州优势、提升达州地位、增强达州自信……”任务,讲得明确。
整个报告文风朴实简洁、内容丰富清晰。围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奋力推进次级突破,加快建设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这一目标,“改革”、“发展”、“民生”是报告中最多的词汇。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就是责任。”“坚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每年下决心解决一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迫切期待、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来自基层的蒋兰清代表一面聆听报告,一面在这些平实的字句下画上记号。“我将把老百姓最关心的农民增收问题带到会场上,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各项任务带回去……”蒋兰清说,听了包惠市长的报告,真切感受到了政府保障改善民生的决心。
下午4时,代表们满面春风地走出会场,热烈讨论着刚刚听完的报告。
来自苎麻纺织战线的张小祝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重点扶持特色产业,让他信心倍增。回去后将加大设备改造和产品研发,为农民增收作出贡献。
来自基层的蒋波代表说:“当前达州正处于发展黄金期,我将在会议期间建议把宣开高速纳入市上重点项目,以提升周边群众的致富能力。”
来自教育战线的徐竹鸣代表说:“过去一年,我市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今年我提交的议案是深化高中教育改革,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基础。”
来自卫生战线的苏飞代表说,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备受鼓舞,回去后将投身公立医院改革,取消以药补医,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贡献应有的力量。会议期间,苏飞将提交议案,呼吁全社会关心支持卫生事业的发展,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四川多点多极支撑中实现次级突破”的目标,让市人大代表王善平振奋不已。他表示,回去后将认真贯彻落实好报告提出的各项任务。今年他将提两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关于渠江流域综合治理,二是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我们要认真思考研究集合县域经济发展,做大全市经济总量,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行走在春天的阳光里,代表们的脚步愈加铿锵。展望未来,达州充满希望!
□本报记者 谭楚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