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74岁空巢老人吴豁然零租金招来两名二十出头的女孩同住,他唯一的要求是:由于自己有糖尿病,子女又都在外地,合租者能够关心照顾他即可。
其实,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像这样无人照料、情感难有寄托、生活孤独的空巢老人还有很多。一位空巢老人说,人老了最盼有三宝——白头到老的爱人、健康的身体、够花的存款。而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亲情”。
中国正慢慢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城乡的变迁让人口流动加大,更多的儿女在外地发展,使得更多的老人进入空巢时代。在百忙之中,作为子女,你究竟有多久没有回家看父母呢?
【现象】老人零租金招人同住
空巢老人渴望子女关心
想必大家还记得,赵本山与宋丹丹曾经在春晚表演的小品《钟点工》。小品里,空巢老人花钱雇人聊天的情节让很多人忍俊不禁。“有人花钱吃喝,有人花钱点歌,有人花钱美容,有人花钱按摩,今儿我雇个好活,有人花钱雇我陪人唠嗑!”宋丹丹的这句台词在当年看来或许还有不少人当成笑话一件,但在10几年后的今天,重庆老人吴豁然却真的因为雇人聊天火了一把。
吴豁然老人今年74岁,谈到自己为什么要贴招租广告,老人说主要是自己年纪大了,身体突然出现情况能有人照顾。另外,招人来一起住,也能让自己不再孤独,加上市区的房租越来越贵,年轻人过来住也是一举两得。
显然,儿女在外且独自居住的吴豁然老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空巢老人的典型代表。不久前,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了《2012年全国“敬老月”活动安排》和《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追踪调查报告》显示,近10年来,农村的空巢老人的比例也由37.9%上升到45.6%,增幅相当明显。另一份《“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也同样令人关注,这份报告显示,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生理、情感等评估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其中,近80%的空巢老人感到精神生活乏味、寂寞,“精神空巢”成为“空巢老人”面临的最主要的精神情感问题。
【调查】出游难见带老人
有多少子女在想着父母
周末或是节假日,举家出游的市民中以年轻人和中年人带小孩为主,难得看到一家专门带着老人外出游玩。“平时除了和邻居散散步,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房间里看电视。” 陈奶奶说。陈奶奶今年已经79岁了,“两个儿子在跑运输,天天特别忙,没有时间照顾我,只是会每个月来一次给我送些米、油来。”如今她独自一人居住在老屋内每天都会独自一人搬着一个小板凳坐在门口,看着来往匆匆的人群,一双迷茫的眼睛不停向行人张望着,直到太阳西沉。只要看到熟人,她就喊住对方,对方听到了,仰头和她聊几句,这就是她每天能当面说得上话的所有人。
今年27岁的赵绍青,老家在湖南湘西,看到陈奶奶的处境,他不禁想起了留在湘西老家的父亲。“我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自己双目失明,自从我离开老家后,他便独居在家中。上学时我打工赚钱寄回家,现在虽然工作了,钱也赚的、寄的比以前多,但觉得还是对不起父亲。”赵绍青说。原来,他的父亲从前是上过大学的,但后来“下乡”一直留在了湖南湘西,“从前,他喜欢听广播、听电视,但现在我很希望有人在他身边读书、读报纸给他听,可是我离家太远,很久都不能同父母见一次面,谁有能为他读书呢?”说到这里,赵绍青很是无奈。
【思考】家庭养老何去何从
子女想尽孝条件难允许
古语云,“父母在,不远游”,然而,现代社会的儿女们已经难以恪守传统的“养儿防老”的信条了,“四世同堂”传统家庭结构真正已经成为了老舍笔下永远的回忆。
多年前,一曲《常回家看看》风行大江南北,唱得游子黯然落泪,唱得空巢老人凄婉叹息。然而,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让回家的路变得如此艰难。曾经有网友发起了“算算这辈子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的调查,计算出的结果令人惊讶。“我妈妈今年55岁了,如果上天眷顾她能活到85岁,在她最孤独的这30年里,按照每年公共假期29天算,我在她身边的时间其实并不多,还不能保证放假都回家,这个结果真是太残酷了。”一位网友说道。
如今的80后、90后的这一代,很多人都是“漂一族”,“离家千里,有孝不能尽。”这一句话有如一声慨叹,拨动了很多青年人心里最软的那根弦。“父母在老家,子女游荡在城市之中,不是不想回家,而是无法常回家,一是路途迢迢,二是假期稀少,当被加班、被全勤成为常事,休年假成了奢侈时,回家变得遥不可及。”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了3年的85后青年萧明然说道。
·记者 周豫 戴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