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丹桂飘香,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来到了我们身边。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在这举家团圆的时刻,漂泊的游子都会尽力回家团圆,无法回家的游子无比思念家中的亲人。
月到中秋分外明。李白的月亮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月亮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张若虚的月亮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中秋的这轮明月是一年中最圆的,“月圆人团圆”则是人们的美好期盼。在这人月团圆的中秋时节,我们达州也有一群远离故土的诗人,他们在异乡的土地上,怀念家乡的亲戚朋友,怀念家乡的山水草木,点点滴滴涌上心头,化为思念的诗行,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本期,本刊集中刊发部分在外达州籍诗人写给故乡的诗歌,让我们从这些诗句中,感受诗人们的思乡情结,感受他们对故乡浓浓的爱。
秋月圆圆,秋月亮亮,
亮亮的圆月,祥光普降。
月映海峡,影儿长长,
长长的影象化作桥梁。
大陆桂放,宝岛橘黄,
飘香的两岸犹含泪光。
泪浸乡愁,年来岁往,
几十年分离痛断肝肠。
泪闪银光,苦思凝望,
望不穿秋水云遮雾障。
怕过中秋,秋色苍凉,
怕看月华,亲人渺茫。
故乡很远,却在身旁,
朝思暮想,想得疯狂。
狂时无声,声潜海浪,
血脉相通,人心所向。
斗转星移,佳节重光,
月开笑眼,诗诵华章。
秋月圆圆,秋月亮亮,
月圆花好,人间天上。
中秋问月
人间天上月桂香,
中秋把酒问吴刚:
能否进我空间站,
多育新苗醉群芳?
天上人间庆同乐,
手捧月饼问嫦娥:
可愿搭载神舟号,
归看故乡好山河?
梁上泉,生于1931年,四川达县人。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书法家,重庆市作协荣誉副主席、重庆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主要著作有《山泉集》、《红云崖》、《梁上泉诗词手书选》和《小白杨——梁上泉词作歌曲选》等40余种。
工地中秋节(外一首)
·洋滔·
夕阳用我们连长的大眼睛
翻动着蓝天里的唐古拉
浅如草原的憨笑深不可测
我们心里都明白
在家乡见不到边关月
然而边关月却照耀着家乡
首长今晚要来慰问,我们高兴极啦
把帐篷从里到外清洁了一遍
将被子叠成豆腐块
擦净半个月未洗的黧红色的脸
杂草般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月亮慢慢爬上山,我们等啊等
两个小时过去了,没人来
烛光中,连长给大家发月饼
四周静悄悄,谁也没说话
望着圆月吃月饼
连长问大家现在最想什么
答案不约而同:想给家里打个电话
我们这个奢望谁也无法满足
这里离最近的县城260公里
中秋夜
月华没有来到我的窗前
撒一地风吟,云淡淡
轻轻地,轻轻地把期盼
放逐到五百里以远
与相思无染,与牵挂有缘
纤手明眸,珠玉般的容颜
惆怅绕得云上月儿不圆
斟一杯月光陪你醉倒凤凰山
不邀元稹、李白,柔情,但不缠绵
花盈盈,情浓浓,在月下蹁跹
划一笔婉约,云絮太软
却让我用毕生的痛去品读
耳里雷鸣,眼里灿烂
缱绻斑驳,心扉乱翻
久久依在芳草地的花丛中间
倾听枫叶飘落的眷恋袅香桂花
手机传来织女发来的信息
说龙克那帮兄弟伙在月宫里清蒸浪漫
清寂,瘦了我的影,落寞醉晚宴
我把那些散落在深秋的守望
折叠起来,放入抽屉
回复:祝你快乐,晚安!
洋滔,真名杨从彪,四川达县人。中国作协会员,西藏作协理事,拉萨作协副主席,达州诗词协会顾问。1965年在《通川日报》(现《达州日报》)发表诗歌处女作后,在《诗刊》《星星》《人民日报》等百余家国内外报刊发表文学作品300多万字。出版诗集7部,编辑(编著)出版16部文学作品集。
在秋收时节(外一首)
·邱正伦·
在秋收时节
我必须小心谨慎
让每一粒稻子充满微笑
颗粒饱满归仓
风云乍起
暴风雨可能袭击这里
我们提前作好准备
每一次行动都必须
对家乡有利
家乡在秋天的收获中
越来越临近
也越来越充满风险
近日来的梦境总是这样
丰收就在眼前
暴风雨随时都会发生
趁春天还没有结束
趁春天还没有结束
我悄悄地将一粒种子
运回到家乡,运回到大地中去
这粒种子在城市里掩埋得太久太深
表面覆盖着城市厚厚的灰尘,密不透风的病毒
不断地攻击种子的心脏,种子的呼吸微弱
生命危在旦夕
于是,我聆听种子最后的遗言
趁春天还没有结束,我要将它运送回家乡
运回到大地中去,在埋葬种子的地方
注定要长出茂密的春天
邱正伦,男,达县人,现为重庆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人类学博士,艺术美学、艺术人类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城市美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界美学学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出版诗集《四十九种感觉》《手掌上的风景》《冷兵器时代》《以诗作证》等多部。
州河(外一首)
·曾蒙·
如果要我描绘河流的话
那显然是困难的。一条河,它的形状就是如此
它分开了山脉和丘陵
向着某一种方向流去
一条河的形状就是如此
这么多年以来,它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
就像一些会回家的鸟,会唱歌的孩子
以及会飞的想象,确实带来了甜蜜
现在,当我想起“州河”这两个宇
我便感到一片辽阔的河水
正在我的故乡奔流
蒲家
二十年后,我再次进入蒲家:
一方小镇、三条街道、朝向碑庙的108国道。
梦中的时空变得颠倒,
我的操场,我的后山,
火车的呼啸直达武昌。
一位抽叶子烟的老人见识了我的烦躁。
一位不穿制服的邮递员
为我送来了信件。
这时,旷工青年游太平叼着烟卷,
毫无声响地走进我的房间。
蒲家是一个家。
是一个国家。
我读李后主的一江春水:
落霞与长天齐飞,
天才与游子一样颓废。
颓废的高三,
颓废的院墙。
蒲家挨个颓废。
颓废,颓废的爆脾气,
颓废的大好前程。
蒲家是福克纳,
也是马尔克斯,让我昏昏欲睡。
好个蒲家,你是催眠剂,
也是轰炸机,
我走进去:走进一方小镇,去迎接我的二十岁。
曾蒙,本名冉超,达县人,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毕业于西南大学,现居攀枝花。迄今已在海内外文学刊物发表诗歌、小说、随笔、评论近800篇(件),作品收入各种选本。
月下小语(外一首)
·邓成彬·
一
无数等待
只为了这一夜
多少残缺
圆一回就够了
二
今夜,月亮站在高处
把一切看得清清楚楚
包括我对你的祝福
三
月亮在天上
画了一个大大的圆
你我都在里面了
四
无边的夜
烙了一只
最大的月饼
挂在天上
可喂饱了
那些饕餮的目光?
中秋月
收集了那样多的目光
今晚的月亮才如此明亮
汇聚了那样多的泪光
今晚的月儿才这般水汪
天长地久只给我一个晚上
天荒地老我只要一轮月亮
我把目光投射在你的身上
你把目光投射到我的心上
感受你的温暖体会你的凉
一年又一年往事已沧桑
邓成彬,笔名樵夫、龙鸣,四川达县人,现居重庆。四川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重庆市音乐家协会理事,迄今已在国内外数百种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达两百万字,已出版诗集《走近太阳》、散文集《山不转水转》、歌词集《一起精彩》等。近年致力于音乐文学创作。
下榻莲花湖(外一首)
·王政·
去往莲花湖的路上
农舍低矮,桃花散尽。在风中
你露出一些初夏渐浓的青丝
像燕腾湖面,泛起涟漪。而我,
怀揣一包火柴,将三十年的旅程
擦亮。重新,照过一遍
柳绿低垂。那年的誓言,一直在
耳畔回响。湖中的那叶扁舟
仿佛少年手持的墨斗。青涩而执著
不愿喊出声来,在一张,洁白的宣纸上
如行云流水。而你,绕着莲花湖畔
回到,初次放飞的芳草地
一个,又一个,紧紧的拥抱
犹如滴水的太阳,闪现光芒万丈
在莲湖山庄,在雨夜的嘀嗒声中
我们顺着,倒流的时光
踩着山路弯弯,悠悠而漫长
九岭龙生寨
那是一片,柔软的青翠。轻舞在
空中的,树叶,恰如脉络清晰的
山峦和江河。在我的眼前
窃窃低语是,故乡的,整个春天。
一些细小的飞蚊,带着尘埃的气息
遍地,水鸟安宁
茂密之下,自由的蝌蚪
安居于,透明的,水藻间
岩石浸润出苔藓,滴水无声
满坡的野花,自然也安宁
你饱满浑厚的土地之上
住着两户人家。日出的耕作
映照在,两尾透明的堰塘里。 而这个季节
满树挂红的樱桃,让春风沉醉
让湖面泛起,羞涩的涟漪
这春意盎然的寨子。仿佛,母亲
慈祥的笑容,绽放在我的心间。 绽放在
你,三分水稻,七分菜地之上
王政,男,四川达县人,六十年代出生于铁山脚下。南充师院中文系毕业,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攀枝花市诗歌协会副会长。有诗在《星星》、《四川文学》、《青年作家》、《诗选刊》、《中国诗人》等刊物发表。现在攀枝花市某政府机关工作。
祷告(外一首)
·庞清明·
主,让我于晨早苏醒的
空气中祷告,未完成补上
关键一笔,让我继续画龙点睛
因为爱,蚯蚓一飞冲天
让我召回失散多年的
羔羊,哪怕昔日牧场已面目全非
让我从一只蜀地乡村的
蟋蟀,辨析那份古老的情义
离人的别愁与寒士的
陋室,调和成普天之下的王城
祝福阵阵混合丰沛的力量
喜极,而不至忘乎所以
稍待片刻,我还将上路
带着真理的一知半解,诗神的
求贤若渴,继续做个劳动者
献给劳动的无限光荣
你好
不能更早迎接第一线曙光
但至少可以发出最真的祝福
我的彩信细如丝带,依然
唤醒新年破壳的惊喜
我比睡眠更单纯,白云
一度被生活的粉尘遮挡,我的
心有着小鸟般鲜明的担待
一曲游子吟,揭开祖屋的瓦片
灵感稍纵即逝,山体滑坡
或钟摆效应,曾经威逼并间断
事物的磁场,仿佛道德必须
借重严苛的备份方得保全
一位内敛的诗人,我有
更多的悲悯,从缄默长出翅膀
跨越时空的阻隔:未完成
链接中秋的慈善长跑——
庞清明,男,别号孤独骑士,四川达县人,现定居广东东莞。创办第三条道路论坛,第三条道路代表诗人与主推手。提倡“新中庸,新批评”,致力于“南方乡镇”开拓性诗歌建设工程。
手掌上的故乡(外一首)
·蒋楠·
沿着掌心的纹路
我始终走不出故土
在我摊开的手掌上
有一条铺满青石的小路
通往一条大江的源头
那里有炊烟升起的村庄
我童年的山岗
我是一名悠游卒
随着故乡的河流寄放
陌生城堡的床前月光
是我今生惟一的救赎
我曾无数次梦见
远方那片贞操般的净土
正从我的手上
变身为一座蓝色城邑
望乡
孤独约我散步,我居然在河涌
流动的废墟上,在海边建筑的廓影里
邂逅自己的足迹
那是一条无人会走的滩涂
在那里,所有的路都曾找寻过我
这一双漂泊的大脚
心灵末端的乡恋,在大巴山腹地
之外,在青铜的布景中慢慢升起
而我仍在路上,等待时机靠岸
试图在一张没有倾向的地图上
走出一个全新的角度,重归
故土的隐喻,这才发现
欲抵达的地方,不比起点更近
也不比终点更远
蒋楠,开江人,现居广东东莞,任《东城》综合性文化月刊执行主编。著有《蒋楠的诗》、《蛇皮口袋赶路》、《在灵与肉的钢丝上滑翔》、《诗与思的自留地》等作品集,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疼痛诗学”的主要倡导和推动者之一。
孩子,你在月的那头(外一首)
·张霞·
千山隔着你,孩子,你看
山巅上,月亮之上你的老妈
多想把手上这块月饼
抛下,抛下重重关山
像去年一样,满足地看着你
慢慢的变成甜甜的我心上的月饼
有些腻,但却那么喜欢
孩子,在秋色浓郁的夜色里
在秋虫啾啾的小院,你可想起月亮这头的老娘
用泪光闪烁的想念
制造出无数个月饼
今夜,月隐现
今夜,大地潮湿,秋分在即
今夜,一场大雨把黑暗带来带去
今夜,思念浓郁,有无限加长加宽加厚的可能
今夜,南方的台风拨云见月
悠忽不见
桂花在远方,与思念人的人在一起
嫦娥在远方,与吴刚在一起
玉兔和桂花酒在远方,与传说在一起
我和一些祝福在一起,从早到晚
檐水滴滴,撕破宁静
我静了下来,打开尘封很久的妩媚
在中秋,与自己亲人对话,
释放出绝世柔情,看祖国山川巍峨
张霞,笔名雨散,万源人,从山巅到海域历经过太多的挣扎和磨难,提着坚硬的头颅行走在城市的间隙,始终保持微笑。十多年来,一直在广东东莞这片热土上做一个热爱生命的人,游走、翻身、落下直至消融成泡沫。
月到中秋分外明
——部分在外达州籍诗人的思乡情结
·策划:本报教育周刊部 ·执行:冯尧、邓成彬、曾蒙、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