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叔叔,谢谢阿姨,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日前,当大竹县高明中学2012级2班的黄春燕收到第一笔“桑梓情”爱心救助款时,情不自禁留下了热泪。黄春燕的父亲是盲人,母亲患有精神病,家庭生活极其困难,是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救助,让她能继续自己的求学之路。
黄春燕只是大竹近年来成百上千接受教育资助学生中的一个。据悉,经过数年探索,大竹县目前已构建起“义务教育及中职教育政策保障、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贫困大学生资助、大竹县奖优助学及大竹县爱心慈善助学”等五大教育助学体系,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完善服务机构
促进资助工作有序开展
“以前申请助学贷款十分麻烦,如今有专门的学生资助中心帮忙,方便多了。”在大竹县学生资助中心,正在为孩子申请助学贷款的一名家长对记者说。
几年前,学生上不起学只能单纯依靠社会爱心人士援助,很不稳定。为了从制度上对贫困学生上学给予保障,大竹县爱心助学慈善会和大竹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相继于2008年和2009年成立,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专门确立了5个编制,明确了办公地点,落实了办公经费,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经过数年努力,大竹已建立了一套具有大竹特色的爱心助学体系,基本实现了从小学到高等教育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
目前,大竹县爱心助学慈善会(大竹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已经建立了临时资助、持续资助、节假日慰问、结对帮扶等资助模式,因为患病或天灾等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可以申请临时资助,成绩优异但家庭贫困的学生可以通过学校向资助中心提出资助申请。据了解,通过申请、调查、公示等程序,大竹县爱心助学慈善会(大竹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每年都将资助30名贫困学生,直到其高中毕业。
今年,大竹县爱心助学慈善会(大竹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还启动了“桑梓情”爱心助学活动,为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搭建了“认亲台”,让大竹籍成功人士和爱心企业结对帮扶贫困学子。为做好这一工作,大竹县爱心助学慈善会(大竹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通过走访、核实,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特困生信息资料库,并向社会公布,接受资助。截至日前,川环科技、东湖湾房产、宏伟房产、神州矿业等爱心企业,已经为贫困学子伸出援助之手。
(下转第二版)
·王隆洪 甘功梅 本报记者 刘礼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