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日报2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传媒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2年4月29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来堂“送课进城”如何

  时下,“送课下乡”活动在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常见一些城区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浩浩荡荡地开赴乡村学校,“教研”一番后又风尘仆仆地回到自己的课堂上。长期以来,这种“送课下乡”活动颇为盛行,甚至延伸到乡镇学校也开始流行“送教下村”。

  所谓“送课下乡”,通常是安排一些城区学校的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上一堂“示范课”,为乡村学校注入一点“活水”,开阔一下乡村学校师生的眼界。这种结对教研活动的本意是想让一些偏远落后的乡村学校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方法,进而在教学上有所改进。然而,事实证明“送教下乡”效果并非尽如人意。

  笔者认为,要让乡村学校教师取得“真经”,光靠城区学校单向“传经送宝”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起一种良性的“互动”方式,让广大乡村学校教师也有机会在城区学校的讲台上“露”一手。

  首先,“送教进城”有利于乡村教师追求人格上的平等。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自尊心、荣誉感特别强烈。乡村学校教学条件本来就较差,城区学校师生往往自恃一种优越感,居高临下的“送教下乡”活动更加突显了乡村学校的“弱势”地位,加重了乡村学校被矮化的自卑心理。相反,如果能为乡村学校教师提供一个在城区学校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城乡教师站在同一个平台切磋,在“双向”、“平等”的前提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更有利于维护乡村学校教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荣誉感。

  第二,“送教进城”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又说,“教有法而无定法”。教育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再优秀的教师,再先进的教学方法,要想通过一堂课就使乡村学校教学质量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不可能的。更何况“送教下乡”的教师通常是在教材教法上精雕细刻,没有条件充分“备学生”,一堂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就免不了有一定的局限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乡村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讲台上堂课,面对城乡不同的教学设备设施,不同环境下的学生以及不同的心理适应,对乡村学校教师来说是一个难得的煅炼机会,让他们从实践中去感受差距,寻找规律,总结经验,必然是大有裨益。

  第三,“送教进城”对城区学校师生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长期在城区成长的孩子与自然界接触得少,一些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在自理能力,吃苦耐劳等品质方面通常也比农村孩子差,这往往是城区学生教育的薄弱环节和棘手问题。而乡村教师“送教进城”,可以把大量的农村生活素材植入课堂教学,让城区学校师生感受原生态的自然情景,体味农村人的淳朴善良,感受乡村学校师生学习、生活的艰辛,学习他们坚韧顽强的精神等。城区学校教师也可以从中学到原汁原味的“土”办法,在日常教学中强化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方面的教育培养,让城区学校的书香中弥漫更多的乡土气息。

  ·王永明(万源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日报1版
   第02版:日报2版
   第03版:日报3版
   第04版:日报4版
怀念写信的日子
上学路上
莫让家长委员会变成收费委员会
推进教育公平别忘尊重教师
幽幽兰花扑鼻香
用报废车拼装校车岂能熟视无睹
来堂“送课进城”如何
山水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