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缠玉带,天堑变通途。
2012年4月12日,这注定是一个载入万源发展史册的日子。当天,达陕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这是四川交通发展史上的大事,万源跨越发展的里程碑。被大巴山禁锢千年的万源,终于再次打开了山门,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速时代”。
达陕高速公路,已然成为万源的通达之路、民生之路和希望之路!
●万源从此开启“高速”新时代
万源地处秦巴腹心地带,与川陕渝三省市七个县市接壤,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各种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名不虚传的“秦川锁钥”、“万宝之源”。万源年平均气温12-14.4℃,境内相对湿度平均为72%,十分符合人体舒适度,是名副其实的“养生天堂”。
一条路,洞穿千年时空。面对达陕高速公路全线贯通,万源市委书记王成军豪情满怀:“达陕高速路使万源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必将得到进一步凸显,为加快构建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中心提供了新的动力,万源正迈进一个真正的‘高速时代’!”
据了解,目前万源可与全国的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心城市直通火车,210国道纵贯全境。达陕高速公路万源境内有63公里,共有4个互通出入口。达陕高速公路开通后,万源距达州仅115公里、安康128公里,到西安325公里、重庆330公里,与成都相距590公里,万源融入达州、安康“1小时经济圈”和西安、重庆“3小时经济圈”,成都、武汉“5小时经济圈”,成为连接两翼的重要节点,并基本奠定川陕渝结合部交通枢纽中心的地位,是西北、华北、华东等地与西南、华南等地相互往来的陆路必经之道,其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更加凸显。
交通跨越式发展必将带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成都、重庆、西安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部分资金、技术、管理、观念等将进入万源,加快了能源、矿产、特色农产品、旅游等优势资源的开发和市场经济的发育、产业的改造升级,将有助于形成一个更加开放和外向的万源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并改变万源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布局。高速公路沿线场镇将成为生产要素的聚集地,逐步形成以万源城区、高速公路出口乡镇为主要节点,以高速公路为主轴的产业带,并依托通乡公路逐步延伸,从而带动全市“通道经济带”的发展,加快万源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
高速公路和襄渝二线铁路通车后,万源市在川陕渝结合部将有公路、铁路齐全配套的联运优势,必将有效地促进运输产业的力量整合和结构调整,实现运输产业升级,使其成为第三产业的新的增长点。同时,便捷的交通将缩短产地与销地的时空距离,极大地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生态是万源最大的优势,旅游是万源最大的资源。万源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高速公路加快了旅游速度,缩短了旅途时间,降低了旅游交通成本,提高了旅行舒适性和连续性,使得生态旅游从观光通过型向休憩型转变,短期内极有可能形成旅游人数“井喷”现象,并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旅游投资热潮。此外,随着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不断涌入,城市扩容迫在眉睫,城市化进程将加快。
“高速时代”也将更新万源人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达陕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所形成的技术、信息、人才等的涌进,先进理念和管理方式的渗透冲击,城乡居民的创业活力将进一步迸发。
●“高速”万源迎来新挑战
梦想与希望齐飞,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坚持科学发展,就必须全面审视万源市情,客观分析和理性面对达陕高速公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万源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晓勇深刻剖析了“高速”万源面临的一系列新挑战。
“高速公路经济”把握不好就容易成为“过道”经济。随着襄渝二线铁路、达陕高速公路和周围县市与高速公路主干道的快速通道的相继建成,万源交通由末端变通道。如果缺少足以留客的城市环境和旅游内容,没有强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就会降低旅游消费质量,坐失项目落户良机。
机遇是流动的资源。达陕高速的通车将会打破万源原有相对封闭的区域竞争格局,但要素流动并非单向的。重庆、成都、西安在经济条件、文化氛围、软硬件设施等方面的优势远甚于万源,在技术、资金、信息流入万源的同时,也会有劳动力、项目等要素的流出,可能使万源成为初级产品的出口地,降低了商品和劳动力价值。
同时,高速公路还可能给万源带来了“四重压力”。高速公路的建设施工面积大,以及发达地区产业的置换和生产制造基地转移万源,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增加了压力。随着产业的转移和项目的落户,可能会面临水、电短缺和土地开发利用的矛盾。就农业而言,农产品的商品率将逐步提高,相应要求基地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对工商业企业而言,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这就有了市场规模化程度要求更高的压力。同时,万源作为交通节点,车流人流骤升,城区和景区承载能力将受到严峻考验,交通和治安管理将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四重压力”将成为万源发展的突破口,促使万源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追赶跨越,加快发展。
●拉动效应给力“高速”万源
一条路,催生景象万千。万源的经济社会发展将紧紧围绕交通条件的突破来调整发展方略,以“高速时代”的开启提升达陕高速公路对万源经济社会发展拉动效应。
万源现有普通公路2801.871公里,在秦巴山区区域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虽然已经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还需要不断增强综合交通枢纽的整体效能。要加大在建的国道210线城区段和总投资1.75亿元的万源国家二级火车站扩能等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构建以达陕高速公路和襄渝铁路为二轴的“两轴六纵五横一环”的结合部交通枢纽新格局,进一步提高公路等级,完善道路安全设施设备,建立快捷高效、安全舒适的城乡一体化运输服务网络,为万源在秦巴山区区域内奠定交通枢纽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万源市委党校副校长李传松认为,对接大交通,就是对接大市场。推动交通经济发展,是万源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头戏。该市将力争在高速公路通车后的三年内,完成对官渡物流园区、石塘物流园区、鞠家坝仓储物流中心、大巴山工业日用品交易市场、大巴山畜禽交易市场、大巴山再生资源回收中心、大巴山商务会展中心、鑫郎能源储运中心二期等项目的建设;建立以太平镇为中心,乡镇集贸市场为骨架的市场体系物流经济网络,构建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中心物流经济新格局;力争在高速公路建成后的两年内,完善对“一个中心,两大主题,四条精品线路”(“一中心”指红军公园内“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为中心,“两大主题”是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四条精品线路”指“龙潭河观光休闲度假区”:太平镇-八台山-龙潭河-百里峡;“汉江生态风光漂流游”:太平镇-大竹河-鱼泉山;“烟霞民俗风情访古科考游”:太平镇-烟霞山;中国第二大苏区战地游:太平-竹峪-通江,含竹峪天坑)的旅游品牌建设,打造“西部养生天堂”;加快八台山国家级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国家AAAAA级旅游区的创建,启动龙潭河国家级会议培训中心、龙潭河温泉综合开发及景区综合开发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培育项目;加快对烟霞山民俗文化、花萼山生态旅游综合开发,规划编制“一日游”、“二日游”、“七日游”等精典线路;充分发挥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功能和作用,开拓和发展新兴产业。
对如何进一步完善“高速时代”的产业格局,加快完善与交通枢纽相适应的经济优势,万源市提出了如下对策:
——突出主导地位,提升工业水平。根据交通枢纽建设所带来的经济带和经济区的发展变化进行合理的工业布局和分工,进一步升级完善“四大工业园区”,即官渡绿色建材产业园区、白沙—八台绿色富硒食品产业园区以及沙滩、青花煤——电—冶产业园区、罗文天然气净化产业园区。在官渡、梨树、太平、茶垭、白沙、石塘和铁矿七个乡镇形成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区。
——加强基础地位,做好特色农业。继续在旧院黑鸡、富硒茶叶等特色农业上壮大产能,创立在秦巴山区区域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农副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的商品化率与市场占有率。以建立“股份合作专业合作社”为推手,把万源建成中国绿色有机富硒食品基地。
——培育促进机制,搞活第三产业。以建设商贸物流中心和环秦巴地区生态休闲旅游基地为契机,加快整合和实施一批区域性物流、商贸、旅游项目,不断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积极争取科研基地、实验基地和培训基地等到万源挂牌,一些重大研究会议在万源召开,率先启动川陕渝结合部年会,形成区域错位发展、良性竞争、合作共赢的新格局。
——强化带动功能,大抓项目引进。紧紧围绕万源的旅游、商贸、物流和生态产业,抓紧生成一批特色项目,形成策划一批、储备一批、招商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做强一批的发展格局,全力打造“中国西部养生天堂”、“中国西部现代山水森林城市”和“中国天然富硒食品基地”,加快构建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中心。□万源市委宣传部、万源市委报道组 王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