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七届中国教育改革论坛上,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指出,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我国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
纠正错误
教育观
姜大源认为,在基础教育上我们应该做两件大事。第一件是培养会使中国经济领先全世界所需的人才,主要是技能型人才或应用技术人才,主要由职业教育和高职教育来完成,占学生总数的60%至70%及以上。第二件是培养会使中国科技领先世界所需的人才,主要是研究人才,占学生总数的5%至10%即可。在他看来,技术型人才就是高级人才,研发型人才占学生总数的2%至5%则足矣。
姜大源特别指出,人们长期以来把职业教育看作“二流教育”,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立地的人才,普通教育培养的是顶天的人才。没有立地何以顶天?中国要顶天立地就必须要‘立地顶天’。”
培养技能
重实践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它关注着人一生的发展,而培训则是短期的、功利的,针对性较强。姜大源提出,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它远远跨出了普通教育的范畴,强调的是职业性与开创性。
有人认为高职比中职理论多,知识更系统,姜大源不认同这样的观点。“这两者实际上皆是培养动手人才的。中职主要培养经验累积型人才,高职主要培养策略型人才。”
“科学家可以设计出宇宙飞船,但只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才能把它做出来并操纵它;当一辆宝马汽车损坏时,只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才能使它恢复启动。”姜大源通过生动的例子,阐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教的本质在“跨界”
通常,普通教育只有一个学习地点,而职业教育有两个及以上的学习地点。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中,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职业教育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非常功利,具有针对性。
“这个功利其实是对的,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一旦企业倒闭了,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饭碗,又将回到传统学习的老路上。”对此,姜大源表示,中国需要在定界与跨界范畴上作出思考。
“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学校看学校,跳出知识看知识;跳出培训看培训,跳出企业看企业,跳出技能看技能。”在工作、学校、企业、学习四者之间的关系中,姜大源认为课程始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宗旨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的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力与实施能力、教师能力结构的跨界性。
企业有企业的规律,学校有学校的规律,必须实现双赢。姜大源建议企业给学校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在专业课中有更多来自企业的老师授课。·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