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日报3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传媒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1年9月23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渔船上的背影

  9月19日上午10时,记者一行两人赶往江陵镇采访灾情,当车行至江陵大桥时,大桥被洪水全部淹没,河边公路也被洪水淹没。望着滔天的洪水,想着江陵镇受灾的现场,记者心里非常着急。

  在此值班的达县江陵镇青竹山村党支部书记杜善聪和堡子镇派出所所长刘和平说,按照规定,任何人是不准过河的,但是看到记者是去采访,只好另想办法了。他们说,要想过河只有冒险坐渔船,并且只有一位60岁的当地人才能够划渔船。听到有办法过河,我们十分高兴。

  通过杜善聪的联系,等了30多分钟,一位老翁划着渔船来到被水淹没的路边,虽然没有任何救生设备,但是我们还是冒险蹲在渔船上。

  随行的杜善聪告诉记者说,划船的是青竹山村1组组长潘光银,今年已经近60岁了。为了帮助抢救物资和人员,他家里的2000多公斤刚刚收获的水稻和冰箱、电视机以及其他物品全部被洪水冲走。讲到此处,老潘一边划着船,一边呜咽着说:“不晓得下半年吃啥子哦。”

  杜善聪介绍说,从18日开始,老潘不但组织群众抢险救灾,还用自己的渔船冒着生命危险义务送从市、县和其他乡镇去江陵镇救灾的人员以及附近救灾的群众30余人。因为他一直在外面,顾不上今年4月份刚刚重组的新家庭,妻子对他有怨气,但是看着辛苦的老潘,妻子也理解了,只能够望着被洪水“洗白”的家哀叹。

  老潘告诉记者,虽然自己一贫如洗了,但是相信党和政府。“我什么也不怕,只要有什么需要,我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帮助群众。”

  上岸时,望着老潘在洪水中划着渔船离去的背影,我们觉得老潘身上体现出了一种伟大的基层力量。

  ·本报记者 朱成林 张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业务QQ:423260475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日报1版
   第02版:日报2版
   第03版:日报3版
   第04版:日报4版
渠县紧急调拨2180万元救灾
两个温暖的“大家庭”
倡议向洪灾灾区募捐
渠县5个“瘫痪”供水站修复
冲锋舟
救起43名老人孩子
渔船上的背影
我市卫生系统全力救灾防病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