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日报1版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传媒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1年9月23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鏖战“洪魔”当先锋
——达州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抗洪一线创先争优

  9月18日,达州市遭受特大暴雨侵袭,6个县(市、区)238.1万人不同程度受灾,渠县、达县受灾最为严重,渠县县城被淹超过五分之四,达县巴河沿岸乡镇全部进水。洪水肆虐,城市被淹,群众被困,房屋倒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遭受重大威胁和损失。

  灾情发生后,达州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把抗洪救灾作为创先争优最直接最生动的实践,不畏艰难,冲锋在前,迅速深入抗洪抢险救灾第一线,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全力抗击自然灾害,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洪壮歌……

  “一个党委就是一个指挥中心”

  ——各级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成为抗洪救灾的“主心骨”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达州市委接到气象台暴雨天气的消息,迅速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启动了抗洪抢险救灾预案,成立了以市委书记焦伟侠为总指挥的抗灾抢险指挥中心。市领导坐镇市防汛指挥部,研究部署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对全市被困群众疏散、水利设施加固、灾民生产生活安置等作了周密部署,要求务必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医疗、有地方住。他们还分别深入灾情最重的达县、渠县,现场指挥抗洪抢险。

  9月19日,洪水稍退后,市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对灾后重建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建立了清淤转运、卫生防疫、生活安排、生产自救等工作机构,确保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县(市、区)委也迅速成立抗洪抢险指挥中心和工作小组,开通了抗洪救灾专线电话,落实了领导、部门及工作职责。

  市、县组织部相继下发了《关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切实做好抗洪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段再青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把抗洪救灾一线作为检验识别干部的主阵地和创先争优的主战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到哪里有洪灾,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30多名市级领导、210名县级领导、200多名市县级部门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分赴抗洪第一线,分片包干,现场指挥当地抗洪救灾工作,保证了抗洪救灾的顺利进行。

  “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座坚固堤坝”

  ——各级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抗洪救灾的“先锋队”

  洪灾中,各级党组织的党员抗洪救灾先锋队,投身一线抗洪救灾。党员清洁队,帮助清扫街道;党员救灾队,帮助群众转移物资;党员抗洪队,帮助修筑防洪堤坝;党员慰问队,慰问受灾群众;有的组织献爱心活动,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有的组织青年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危急第一线。目前,已转移安置受灾群众27.2万人。

  达县桥湾乡村社党员自发成立21个抗洪救灾应急分队,分别驻守在沿河重点村,安全转移群众5000余人;江陵镇组织了8个党员先锋队,在洪峰到来前进村入社,逐家逐户做工作,转移群众3600余人;洛车、道让等乡镇,充分吸取历年来抗洪抢险中积累的经验教训,提前一天就进入到临战状态。“要不是乡党委政府提前让我们转移,水涨这么快,我们这条街上哪家的东西都抢不出来。”受灾群众向子才拉着党委书记刘福仁的手,感激不尽。

  通川、万源、达县、渠县等地交通、运政部门党组织组成了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14个抢险工作队,调动大马力抢险船、冲锋舟和快艇67艘,出动1400多次,解救被困群众8200多人。市卫生局组织12个“党员先锋医疗救护小组”,奔赴各地开展医疗救助。市、县(市、区)两级共向灾区紧急划拨救灾应急资金950万元,调运发放大米1260吨、方便面10250件、矿泉水10680件、帐篷1200顶、棉被8570床,保障了受灾困难群众“五有”。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先进旗帜”

  ——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抗洪救灾的“排头兵”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共产党员。面对灾情和紧急繁重的抗洪救灾任务,广大共产党员奋不顾身、冲锋在前,成为抵御洪水、战胜洪灾的“排头兵”。

  达县洛车乡财源社区党员何国,为帮助困难群众抢救物资,自家20余吨粮食被洪水洗劫一空。78岁的老党员陈国信驾着自己的渔船,冒着暴雨在黑夜中安全救出被困群众10余人。永进乡石盘村入党一年的新党员谢万雨,从村民手中借来一艘橡皮船,义务转运群众200余人、救灾物资20多批。达县供销社、石桥镇等单位的党员,在道路不通的情况下,采取肩挑背扛的方式,绕道山路在第一时间把两车方便面、水、蜡烛等救灾物资送到了洛车、永进等地受灾群众手中......

  渠县7600多名乡镇、村(社区)党员干部包村、包堤、包点,24小时带班巡查险情。该县天星镇合力村党支部书记彭万友,在接到生猪养殖大户李厚全求救后,在自家财产还没转移的情况下,毫不迟疑地带领党员突击队员,涉水将其120头良种母猪转移到安全地带。菜场村3组村民65岁的肖成富和老伴,是被党员突击队队员从家里的床上背出来的,他连声感谢:“深更半夜涨水,我腿不好,如果没有镇上干部救我,可能早被洪水冲走了。”

  在“9·18”洪灾中,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达州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在群众中树立起座座丰碑,诚如一位受困群众在被解救后所言:“在关键时候站出来的是党员,在危急时刻冲锋在前的是党员,为了他人不顾自己的还是党员。”

  ·达市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业务QQ:423260475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日报1版
   第02版:日报2版
   第03版:日报3版
   第04版:日报4版
达州党政考察团赴大庆市考察学习
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启程赴京宣讲
鏖战“洪魔”当先锋
生命之火
新时期组工
干部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