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日报1版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传媒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1年9月2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洪波大浪铸忠诚
——记渠县抗击“9·18”特大洪灾一线的党员干部

  9月18日以来,受渠江上游巴中市持续强降雨影响,渠江文崇段水位净涨29.65米,渠县县城五分之四被淹,三汇水文站流量达2.94万立方米每秒,突破了历史最高实测记录。渠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守抗洪救灾一线创先争优,带领灾区群众奋起抗灾,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

  各级党组织:

  屹立在汹涌洪峰中的“坚强堡垒”

  9月18日,渠江上游巴中市米仓山区持续数日的特大暴雨,使渠江水位暴涨,特大洪峰迅速倾灌沿江文崇、三汇、土溪、临巴、渠江镇等乡村院落、农田、学校和厂矿,仅渠县县城就有五分之四被淹,一场防洪抗灾战役赓即打响。

  “我们决不心存一丝侥幸,要握紧拳头抗大灾,千方百计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渠县县委书记王善平在部署抗洪抢险工作会上掷地有声。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抗洪抢险指挥部,12名县委常委分别带领抗洪救灾应急指导分队赶赴责任片区,指导抗洪抢险救灾。与此同时,县委组织部及时转发《关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好防汛抗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动员全县党员干部迅速把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焕发出的精神和力量投入防汛抗灾工作中,在抗洪救灾一线展示共产党员先进性。

  全县上下火速行动,同心协力抗洪救灾。从县乡机关抽选1.2万余名党员干部以及上千名武警、消防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组建80支党员抢险突击队,开赴责任区搜救被困群众、送水送饭、清淤防疫、抢修供水供电设施、调度群众急需物资、查核灾情。

  18日16时,暴雨如注,巴河水位急剧攀升。文崇镇村党员干部抢险突击队员驾船从堂坝村4组抢救出被洪水围困的43名老人、小孩。在转移驶向文崇镇途中,客船螺旋桨突然被垃圾藤网绞住失去动力,失控客船在滔天恶浪中漂流到了1.5公里之外。千钧一发之时,客船凑巧撞在了离岸边约800米的一棵大树上。船上党员突击队员果断出手,抛出绳索将客船牢牢拴在了大树上。然而,满载43名村民的客船依然无法脱险,客船随着翻滚的浪峰,在洪水中颠簸,随时可能被掀翻。

  险情迅即经渠县县委、县政府上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调度下,武警达州市支队官兵火速出击。风雨兼程3个多小时,救援队伍赶到文崇镇事发现场。由于浪大风疾,加之船只处在沟壑与杂草、线网纵横密布的区域,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在暴风雨夜中,文崇镇党委与武警救援官兵紧密携手研商救援方案,最终经过25小时持续不懈的生命大救援,43名乘客一个一个被安全救下。86岁村民王珍芝在被党员抢险队员背到岸上时,止不住泪流满面:“是共产党救了我,是共产党给了我一条活命!”此时此刻,在场的救援官兵、干部群众热泪盈眶,数百群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领导干部:

  屹立在滚滚洪流中的“定海神针”

  肖成富说,如果不是镇上党员干部深更半夜把他从家里背出来,可能他早被洪水冲走了。

  65岁的肖成富是渠县天星镇菜场村3组村民。肖家紧靠渠江,土砖垒成的两层楼房的四周满是翠绿的蔬菜地。18日夜21时许,肆虐洪峰漫过防洪堤岸,迅速冲进了天星镇的小平原——菜场村,洪水眼看快逼近肖家的院坝了。

    此时,挨家挨户搜寻群众的天星镇党员救灾突击队数名队员,打着手电筒撞开了屋门,将肖成富和老伴背出了房屋。“看到了党员干部,这心里就有了底。”肖成富说。

在抗洪抢险救灾一线,最艰苦的环境、最危险的地段、最需要的时刻,党员领导干部总是走在前列,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大大稳定了灾区人民群众的思想情绪,增强了干部群众抗灾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总算给救出来了!”19日上午9时许,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反馈回渠县抗洪抢险指挥部,人们终于长长舒了口气。当日凌晨2时许,报恩乡党委接到报警称,安开村2组村民王正明一家5口人被洪水困在四壁透风的土坯屋里,而疾速高涨的巴河洪峰已经涌进了屋,房屋随时可能被冲垮,情况万分危急。报恩乡党委在立即向县抗洪救灾指挥部报告的同时,党员干部抢险突击队立即驾船开向王正明家。救援船不顾雨夜漆黑难行,在水流湍急的巴河颠簸1个多小时后才到达王正明的家。由于极度恐惧,王家被困的5人在阳台上不知所措,更不敢自己钻出窗户。党员突击队队员见状驾船靠近房屋,然后打破窗户玻璃,最终接出王家的5名老人、小孩,并转移到安全地带。

三汇镇党委班子成员牵头,提前组建了后勤保障、医疗保障、灾民安置、安全保障等8个工作组,带领镇村干部昼夜紧急转移受灾群众3万多人,妥善安置、发放必备生活物品、巡回安全排查、抢修乡村道路,保证了人民群众大灾过后有饭吃、有住处、有衣穿。天星镇党委依托领导干部,落实“包组联户”防抢撤责任,预先深入农户,实行“盯人”战术,把抗洪抢险救灾的具体工作落到了实处,成功转移受灾被困群众1.56万人,抢出刚打下的稻谷1600吨,逾10万头生猪、牛羊等。

20日上午10时,在建的渠江二桥拱柱处因洪水积压了大量铁网、杂草、淤泥等垃圾约2000吨,对在建新桥拱柱构成严重威胁。县公安局党委立刻组织消防大队官兵赶抵现场。当时,通往渠江二桥的唯一通道已被洪水淹没,且水流异常湍急。在渠江中央,在建的渠江二桥拱柱处积压了一座“小山丘”。一堆被一张大网拦下的淤泥、树枝等各种垃圾,重重地将拱柱压住、包围,任随洪水冲击,垃圾都丝毫未动。

消防技术专家会商后,一名水性较好的消防战士系上安全绳,两名战士拉紧安全绳做好安全保障,横渡被洪水淹没的滨江街道,并迅速铺设水带,用无线遥控炮出水打压“小山丘”,最终消除重大隐患。家住县城东门的李江感慨说:“洪灾来了,但领导心里都装着老百姓,都赶到最危险的现场抗灾,他们就像‘定海神针’,我们心里特别踏实。”

广大党员:

飘扬在激流中的“鲜红旗帜”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鲜红的旗帜!抗洪最紧张的几天几夜里,渠县广大党员始终坚守在抗洪抢险最前沿,哪里最危险就冲向哪里,哪里群众最需要就出现在哪里。

县道望(溪)石(梯)公路是进出渠县县城的重要通道。19日中午,渠江洪水截断了望石公路长青村段,大批客货车辆、乘客等聚集现场。长青村党支部书记周晓华和共产党员周建国等立即组织铁皮船,到断道公路处义务运送市民。中午,从前方琅琊镇过来的孕妇王春蓉急需送往渠县人民医院,由于断道长并且水流湍急,根本不敢用小铁船运送。周晓华立即打电话从镇上申请要来一艘充气橡皮艇,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将这名孕妇安全送到了医院。王春蓉随行的亲属说:“危险地带,你们共产党员就好比救生船。”

19日11时,党员抢险突击队队员驾船巡回在被淹的渠江镇南坝街道上搜救被困市民。“救命啊!救命啊!”突然,一声呼救声从远处传来。救援人员立即停下船来四处搜寻,原来呼救声是从不远处的一栋民房内传出来的。于是,党员抢险突击队员们立即驾船向发声的民房飞速驰去。 

到达民房附近后,救援人员看到,一对夫妻抱着一个婴儿,正站在一栋底层被洪水淹没的民房二楼阳台上焦急地呼救。党员抢险突击队队员驾船靠近阳台,首先伸手接过小孩抱在怀中,然后将夫妻俩从阳台上接到了船上。 

据事后了解,这对夫妻为照顾才8个月大的婴儿,没有从房屋内及时撤离,导致被围困在洪水之中。

文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蒋述贵,驾驶冲锋舟成功搜救群众300多人,在水上坚持抢险长达10多个小时。在回指挥部途中,由于天黑浪急,冲锋舟被大浪打翻。他两次冲入急流,将两名搜救队员救到一农房处,3人靠抱住柱子在洪水中浸泡近2小时才脱险。

9月19日一大早,奋战通宵转移受灾群众的天星镇合力村党支部书记彭万友,在接到生猪养殖大户李厚全求救后,毫不迟疑地带领15名党员突击队员,涉水将其近120头良种母猪转移到安全地带,挽回经济损失约25万元。

9月20日上午11时许,位于城西乡的达州外国语学校附近,一位分娩在即的孕妇被洪水围困。渠县公安消防大队共产党员、副中队长刘德民立即带领一辆抢险救援车、一艘冲锋舟和10名战士紧急赶往现场。

到达现场后,刘德明发现洪水淹没了公路,被淹没地段较低且属于弯道,水流较急、较深,给现场救援带来很大难度,且现场上游冲下来的大量垃圾,非常不利于冲锋舟发动机的使用,横向、湍急的流水也让冲锋舟不能使用船桨划行,所以要到达水流的对面只能利用人力推动冲锋舟前行。

刘德民果断下令,全体参战官兵下水,由会游泳的官兵平衡分布在冲锋舟两侧,均匀用力推动冲锋舟一步一步艰难地在水中前行。“近了、近了。”路边的人群在期待着,冲锋舟靠岸!消防官兵协同家属将临产孕妇平稳地抬上了冲锋舟,周围群众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面对更加危险和困难的回程,经过岸边等候的官兵与舟上官兵一起努力,临产孕妇安全地达到了过水路面的这一侧,现场一片欢呼声。随即,等在现场的渠县中医院的医生立即将孕妇接回医院,孕妇到院后顺利产下一名男婴。

渠县土溪供电所党支部书记、所长赵安平组织全所职工在洪水来临前抢运完设备,他还身先士卒,不顾个人安危,帮助群众拆卸电度表1000余只,受到当地群众称赞。

最危难时刻,全县广大党员亮身份、亮承诺、比勇气、比贡献,安置点、孤岛上、激流中,到处是共产党员奔忙的身影……“我是共产党员,我先上!”在每一处抗洪救灾现场,雨水、汗水、泪水、血水交织,共同演绎了一曲曲壮歌!

仅9月18日,渠县就有1万余名党员投入到抗洪抢险救灾一线。他们与洪魔抗争,用忠诚和汗水浇铸起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坚强堡垒。·达市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业务QQ:423260475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日报1版
   第02版:日报2版
   第03版:日报3版
食品安全倡议书
国家减灾中心领导到渠县视察灾情
洪波大浪铸忠诚
达县灾后生产生活秩序恢复迅速
省招商引资考察组来达
我市各地深入学习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
9月以来 我市地质灾害实现零伤亡
渠县抗灾救灾紧急会议召开
我市举行环境治理“进机关”广场文艺宣传活动
央视《新闻联播》昨日
播出李林森先进事迹
省总工会领导来达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