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们聆听报告
“达城交通需求急剧增长,达州城区特别是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等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现实问题,也给达州建设宜居大城市带来严峻挑战!建议达州市中心城区交通‘缓堵保畅’。”7月25日,政协达州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一号提案”正式出炉,达州市政协提案委、民革达州市委、民盟达州市委、民建达州市委、农工党达州市委联名提交了《关于达州市中心城区交通“缓堵保畅”的建议》。
调研:城区交通拥堵问题突出原因有五
“机动车辆快速增长,而且还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10年底,达州市机动车保有量388797辆,较2009年增长了61348辆,增幅为19%;其中,达州城区机动车较2009年增幅为27%。
达州市政协提案委、民革达州市委、民盟达州市委、民建达州市委、农工党达州市委联合调研的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达城交通需求急剧增长,达州城区特别是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等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现实问题。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有五:一是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城区道路资源严重不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人车争路现象突出,停车场稀缺,占道停车现象普遍。二是老城区开发强度过大,老城区建筑“高大密”,道路狭窄,商品市场批零兼营,进一步加大了交通流量,导致交通拥堵;同时,西城、南城、北外片区的城市功能不配套,形成强大的“向心交通”。三是公共交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市民出行选择乘坐出租车或自驾车者较多,加重城区道路负荷。四是机动车辆快速增长,导致主次干道的交通负荷越来越重。五是交通综合管理水平不高,市民文明交通意识不强,违章现象时有发生。
建议:为中心城区交通“缓堵保畅”支招
“随着区域性大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达州城市交通拥堵矛盾还将进一步加剧。”建议称,面对城市交通拥堵,如何“缓堵保畅”,是关系民生的大事,也是达州建设宜居大城市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此,提案建议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及早谋划、分步实施,积极探索缓解交通拥堵的思路和对策。
一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各组团之间的连接路网建设,从长远考虑,借鉴重庆做法,在州河两岸修建达州的“北滨路”、“南滨路”;规划和修建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解决人车争道问题;加快道路改造,促进交通顺畅;加强停车场(库、楼)建设,促进停车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均衡利用。
二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大对公共交通的财政投入,增加公交运力,提高公共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结构中的比例;优化公交线路,形成公交主干网与次级线路相互配合的网络体系,弥补新建小区和新发展地区无公交线路的空白,使线路布局更加合理;提升公交车辆服务档次,增强安全性和舒适性。
三要完善新区城市配套功能。在西区、南城、北外规划建设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完善城市功能,通过完善新区功能,让强大的“向心交通”分流出一部分到各组团内部循环,切实减轻老城区交通压力。
四要控制老城区商业开发建设,按照“南延西扩、适度向北”的达州中心城区发展思路,商业实行“城零(售)郊批(发)”。老城区除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项目外,商业开发项目原则上停批,“有危排危、拆危建绿”,逐步降低老城区自身压力。同时迁移各类市场“退城入园”或“退城进郊”,以缓解城区交通压力。
五要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加强组合管理,逐步建立交通影响评价体系和交通综合协调机制,加快达州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建设,对城区交通进行统一协调、调度、管理;加强科学管理,做好路段、路口渠化,增加交叉口进出口车道数,缩短车辆通过交叉口行驶距离,科学合理地调节交通流;加强智能管理,在城区完善闯红灯抓拍系统等电子监控设备,改进交通信号配时,建立感应式“智能交通”信号控制,设置读秒信号灯,逐步建立智能化的交通管理系统;加大对交通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逐步规范交通行为,以良好的交通秩序保障道路通行的效率与安全。
·本报记者 闫军 陈静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