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日报4版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达州传媒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1年7月1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体验关爱 懂得感恩

  日前,由达县教育局和本报共同组成的采访调查组,走进达县斌郎中心学校。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该校已由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村小学,发展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校园环境优美、管理制度规范、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办学成绩斐然,系达州市示范中心校。

  ●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丰硕

  漫步校园,只见校园内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呈现出健康和谐的气氛。一块长长的文化长廊和两块宣传栏,为校园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宣传栏前,记者注意到,左边的宣传栏全文转载了本报2007年发表的一篇人物通讯《扎根山沟十五载,爱洒人间荡师魂——追记达县斌郎乡石沟村小学教师杨婷》,右边的宣传栏记录着学校今年开展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图片和文字。追记杨婷老师的文章,其中一个作者是学校的任绪老师,她说,当年杨婷就生活在她身边,她满含热泪写了第一稿,后经本报记者几易其稿后完成。学校负责人还告诉记者,杨婷的先进事迹对大家有很好的激励作用。欣赏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图片及文字,我们发现这所学校的孩子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他们每天都生活在笑声和歌声中。

  学校的两块文化石上刻着学校的校训:“勤行、真善、爱国”(意为慎思勤奋,求真向善,报效祖国)。学校结合自身发展,提出了“关爱、感恩、励志”的校园文化理念,努力营造“阳光、健康、和谐”校园。记者发现,各班自主设计的班牌渗透了学校的文化理念,班级和办公室的格调、标志牌、电子显示屏以及校园的一草一木,无不彰显着高尚的文化气息和育人功能。学校的管理制度也充满了人文关怀。

  ●教育师生心怀感恩之心

  2010年4月,本报以《数年坚持捐资助学 福达焦化致富不忘回报社会》为题,报道了达州市福达焦化实业有限公司坚持数年捐资助学的故事。该企业毗邻捐助对象斌郎中心学校,其助学事迹在当地传为美谈。2005年“六一”前夕,该企业捐资5000元奖励品学兼优学生;2006年为学校捐赠了教师办公椅;2007年捐资10000元修建学校升旗台,捐资5000元为学校“留守学生之家”添置图书;2008年出资50000元硬化学校操场;2010年3月,该企业又为该校捐赠了70套教师办公桌椅。

  这只是一个关爱缩影。在党政、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华侨何跃、福达焦化、盛德地产、博比科技……)的关注和大力支持下,该校事业迅猛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部分省、市领导及达县县委主要负责人、县教育局主要领导等,曾多次深入该校调研、指导工作。心怀感恩之心,学校提出了“关爱、感恩、励志”的校园文化理念,强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关爱留守儿童亮点突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校有留守学生400余人,占学生总人数的40%。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加大关爱力度,让留守儿童在学校也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2007年,学校建成我市第一所省级标准的“留守学生之家”。学校曾被授予达州市、达县“留守学生关爱工作示范点”。

  ——达县斌郎中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扫描

  □ 冯泽波 刘治江 本报记者 陈鲸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业务QQ:423260475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日报1版
   第02版:日报2版
   第03版:日报3版
   第04版:日报4版
托起张家坝的美好明天
体验关爱 懂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