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提高单位消防管理能力,保障建筑消防设施完好有效,预防和减少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全市消防部门于5月至10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建筑消防设施专项治理活动。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806家高层建筑单位火灾隐患,其中在建工程施工工地207家,依法查处违法案件16起,共罚款126万余元。
高楼密度:全省第一
据悉,居民住宅类建筑层数10层及以上、楼高25米以上的为高层建筑;公共类建筑层数在7层以上、楼高24米以上的为高层建筑;超过100米的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市消防支队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达州投入使用的高层(地下)建筑有1033栋,数量居全省第二,密度居全省第一,估计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并以每年5%-7%的速度递增。我市现有6辆举高平台消防车,但仅有一辆53米的举高平台消防车能伸展到17楼的高度。17楼以上如发生火灾,现有的消防装备只好望楼兴叹。
同时,由于老城区街道狭窄,火灾扑救面障碍多,导致举高平台消防车无法展开臂膀施救。一些地方受场地限制,消防车很难接近火场开展灭火救援,而举高平台消防车根本就无法靠近。
高层(地下)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更多依赖建筑物里的消防设施自救。然而,消防部门在日常排查中发现,我市高楼90%的防火门总是开着的,就连灭火器之类的必备消防安全器材配备情况也参差不齐。加之老百姓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薄弱,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治理重点:软硬兼查
此次建筑消防设施专项治理重点是:主要针对设有消防设施的高层、地下建筑,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烟排烟系统、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安全疏散设施等。是否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设置、配备建筑消防设施;建筑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效;建筑物的产权单位或受其委托管理建筑消防设施的单位,是否明确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同一建筑物有2个以上产权、使用单位的,是否明确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责任并对建筑消防设施实施统一管理;消防控制室是否实行双人24小时值班,值班操作人员是否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经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是否具有消防设施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火灾事故的能力;在建工程是否依法通过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或者备案检查;施工现场是否设置了消防车通道,是否按照有关规定设置了消防水源,是否配备了必要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
(李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