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川区工商局,只要提到赵在友,大家都会翘起大姆指。
1984年3月,赵在友从部队转业安置到通川区工商局办公室做文秘工作。27年来,他把“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部队优良作风带到地方并发扬光大,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他曾连续10多年被通川区委、区政府和通川区工商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连续9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如今,60岁的赵在友依然激情不减,忘我工作在他所钟情的文秘岗位上……
25年坚持做一件好事
每天早上7点钟刚过,赵在友总是第一个来到办公室上班。一进办公室,他就忙碌开了。
首先,翻阅当天来的报纸,看有无该局干部职工投送的宣传报道稿件被采用,如有就马上裁剪下来粘贴在白纸上进行登记、复印、存档。在分送报纸的同时,打扫局办公室的卫生,倒垃圾、洗烟灰缸、泡茶水。四层办公楼,上下来回奔跑,机关21个股、室、队、会报纸的分送,八九个办公室的整理清扫,1个多小时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莫说是炎热的夏天,就是寒冷的冬天,他也会忙出一身汗。
就这件事,赵在友一干就是25年不间断,退休前在干,退休返聘后仍乐此不疲。有人问他:“倒垃圾、整卫生,又不是您的工作,您为何要这样干呢?”他总是笑答:“倒垃圾、整卫生虽然不是我的工作,但我这样干,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身体,而且还方便了别人,何乐而不为呢?”
发表稿件超过4000篇
赵在友退休前后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信息简报和宣传报道稿件的撰写、报送、收集、统计,除自己勤写稿、写好稿外,还要帮助指导全局股、所年轻同志提高写作水平。有些股、室、队、会写的材料不合要求,他就重新写;有些是因工作忙不过来,他就主动收集素材帮写,局机关和各所的材料,90%都是他亲手写成上送的。
平时,他一有空闲时间就到机关股、室、队、会和基层工商所走访了解收集素材,用眼睛发现新闻,用双手勤写稿件。去年6月22日,他从一位同事口中获知罗江工商所深夜查获一车灌水生猪的信息,当即和办案人员通话,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当天就写成了《罗江工商所查获27头灌水活猪》的稿件,很快被市场与消费周刊和达州日报采用,起到了警示经营者的积极作用。仅今年1至4月编写的42期《通川区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简报》,就被国家工商总局、省工商局、市工商局、通川区委办公室,通川区政府办公室采用34条,其中30条是赵在友撰写的。
10多年来,他每年撰写的信息和简报,被上级机关采用量均排在通川区各部门前列。据初步统计,27年来,他采写了各类稿件近万篇,被国家、省、市级报纸杂志采用的超过4000篇,多次被通川区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被省、市多家报纸聘为记者、特约记者和通讯员。
感恩情怀添无穷动力
“干工作不负责任,那就对不起党组织对我的信任,最起码也对不起单位每月发给我的那份工资嘛!”赵在友常把这些话挂在嘴边。
2001年下半年,由于长期做文字工作,他的左眼视网膜脱落,无法写作。无奈,只好住院动手术,半月后他就急着出了院。医生建议他休息半年,可他出院后就马上回办公室工作了,领导和同事们都关心地劝他休息,他却执意不肯。
去年下半年,他又患上严重的左耳神经性耳鸣,先后3次住院治疗,吃过不少中药西药,效果甚微。但是他一边工作一边治病,而且还干得很出色。
由于工作忙,事情多,时间不够用,他就常常利用节假日加班加点,或在家里,或在办公室,一坐就是半天。自他来到通川区工商局办公室工作至今,他的休息时间大部分都是在办公室里度过的。
·唐华信 唐豫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