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有着“中国苎麻之都”美誉的达县,近年来,由于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苎麻价格一跌再跌,每斤3元也无人问津,一些苎麻甚至烂在地中。如今,已有4万余吨苎麻积压滞销。
多年来,苎麻种植一直是达县百节镇魁子岩村村民蒋开燕一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如今,苎麻没有了销路,4吨多苎麻积压在仓里,蒋开燕十分焦急。记者来到达县百节镇魁子岩村二组村民蒋开燕家的厨房里,看到生火煮饭的柴火是一捆捆没有经过打播的苎麻。记者十分纳闷,问他为什么用这么好的麻来烧火煮饭?蒋开燕的妻子无奈地告诉记者,反正这些苎麻也要烂在地里也打不出来,所以才用这些来生火煮饭。记者又问他,如此好的苎麻为什么要让它烂在地里呢?怎么不进行收割打剥?她苦笑着说,打剥出来卖不出去还不是亏。
毗邻的赵家镇九龙村村民张世全也有着一样的忧愁和烦恼,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一斤苎麻的成本是3元多一点,而现在的市场价就是3元左右,甚至有时候还不到3元,现在我有5吨苎麻,如果卖的话,这六七年的心血基本上都白费了,成本价都不够,岂不是倒亏了哦,与其这样不如不卖,等市场行情好点的时候再说哦。
据专家分析,近年来,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达县及周边县市的麻纺加工企业绝大部分停工,加之2008年至今,苎麻销售价格一直维持在每斤2元到3元左右,出现了收不抵支的现状,造成大量的苎麻积压,无人收购。
据了解,达县苎麻面积24万多亩,年产3.6万多吨,由于近几年市场疲软,苎麻积压滞销,目前,全县库存苎麻4万多吨。
达县赵家镇九龙村村民赵先仕说:“我们这个地方,苎麻是我们主要的经济来源,现在这些苎麻卖不出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希望有个好价格,我们好卖出去,也可以解决我们的一些困难。”
(本报记者 张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