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是准备小升初的孩子、家长目前的普遍状态。
进补,进补!
日前,笔者来到位于北京市西三环的一个培训点,这个班对外宣传“安排来自理工大附中的老师授课,目标校老师按照自己学校的入学考试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极强的训练”。几位刚下课的六年级学生,小升初的目标是理工大附中分校,一位戴着厚厚眼镜的男孩一脸严肃地说:“就要开始报名了,我的简历都专门请培训老师改了,过几天我还要接着上入学考试培训班,咬咬牙拼了。”而另外一名小女孩则一脸疲惫地说:“奔走在小升初路上,觉得自己变老了。好害怕最后被电脑排位到不好的学校,那样就没脸见人了。”
这些培训班让稚气未脱的孩子深深体会到竞争的残酷。如一培训学校公布了上学期期末进行的六年级学生扩招考试结果,第二学期扩招报名参加入学测试的学生共有2262名,最终录取744名,录取率为32.8%。
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从六年级开始才为小升初做种种努力,那么说明他的家长不称职,因为这段时间才开始起步,已经远远落后他人。小升初的战役,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就悄然打响了。
父母都是“侦察员”
为了争夺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尽管小升初早已告别“统考时代”,学生、家长们还要面临竞争更加残酷的考试。考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广大家长的权力、财力、脑力、精力。托门子找关系、买“学区房”、打探消息、为孩子报读各种培训班、找家教辅导……有门路的家长长袖善舞,孩子可能省点力气;没有门路的家长则拉着孩子在考证、培训的路上,一路狂奔。
不少家长们还通过教育论坛、QQ群、见面交流,分享着培训、考试等种种信息。
小升初让家长、孩子们苦不堪言,这与素质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在负重前行的路上,他们不由质疑起“虚假的减负”。
还有多远才能“上岸”
小升初竞争日趋白热化,甚至有人总结:小升初最难,中考最容易,高考介于二者之间。
小升初的激烈竞争,与重点学校的纵容甚至暗中支持不无干系。不能公开进行考试选拔人才,不少公办中学就和培训机构“暗通款曲”。
一位不久前孩子被某名校点招“上岸”的家长,此前为了孩子升学跑了不少冤枉路,花了许多冤枉钱,她这样总结经验教训:“学校的目的,就是想要好孩子,成绩高的孩子自然要,所以学校肯定是要多找人来考试,自己不敢做,才依托于一些机构来组织,这么一看,学校希望活动低调组织、低调进行考试;这样的话,家长遇不到学校,面对的只有培训机构,消息封锁、乱消息迷惑、甚至被骗的事情,出现在家长身上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如何解决小升初这道难题,考验着政府及教育者的智慧。·据《人民日报》 于忠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