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23日上午,在大竹县工业园区内,彩旗飘飘,锣鼓喧天,建州竹原纤维、汇帮节能建材、香椿精深加工、蜀竹针织制衣、清园机械、三鑫包装等6个项目举行了隆重的集中开工典礼。6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达8.75亿元。去年以来,全县招商引资履约项目45个,新签约3000万元以上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7个。
明晰发展思路 确定主导产业
2005年以前,大竹没有工业园区。2006年开始,该县全面实施“一区多园”的发展战略,按照“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要求,适度超前编制了工业园区25.3平方公里总规,完成了东区5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以及南区3平方公里环评,目前,基本形成了机电、纺织、建材、食品四大产业门类。
该县始终把大项目建设、承接优势产业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制定了《加快工业发展的十二条措施》,在降低企业准入门槛、用地、税收、出口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在项目引进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国家产业政策和环评制度,重点引进科技含量较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项目,加速园区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该县按照“优先拆迁,干道先行,依法补偿,统建还房”的思路,狠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引进入驻。迄今,建成干道10公里,基础设施覆盖区面积4.5平方公里,实现了水、电、气、路、通讯、光纤、网络“七通”,并对入驻项目及时跟踪服务,督促企业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去年至今,新签约入驻项目5户,正在洽谈的项目3个。顺鑫二期、立川食品、索渝燃气等3户企业竣工投产,鹏翔电子Ⅱ期钢架厂房即将完工。
创新招商方式 吸引项目入驻
“坚持内外资一起引,大小项目一起抓”,是该县成功招商的一大法宝。在招商引资中贯穿“招大引强、抓大不放小”的理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注重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抓住沿海产业转移和川渝经济合作契机,依托各种优势,做好融入重庆和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两篇文章,强抓机电、纺织、建材、旅游等产业项目的引进。
为有效打造招商承接载体,该县不断夯实招商基础工作,建立了项目会审和综合协调服务机制,把好入门关,共同搞好项目促进。在引进东莞展红针织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的毛织制衣加工生产项目时,通过招商引资协调服务机制,召集发改、环保、国土、园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进行会审,面对面解决实际问题,使投资者深受感动,仅15天时间项目业主就与工业园区管委会签订了入驻协议。
提升科技含量 园区增效凸显
大竹一手引进增量,推动“大产业、大企业、大园区”建设;一手盘活存量,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端企业纷纷进入,并依托川环汽车特种高分子材料工程、川东电缆研究所、苎麻纺织科研所三个省级技术中心,成立了大竹县苎麻工业园区技术创新中心,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结合,为企业提供技术引进、成果转化和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找一个好项目,还得找一个好地方。”该县充分发挥外商服务中心和投诉中心的作用,实行“一站式”服务,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海螺水泥项目由于相关部门、乡镇的全力支持,创造出了半天时间完成注册手续、5天完成搬迁的“大竹速度”。同时,协调解决了蔚成纸业、维奇科技等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项目更大、产业更集中、科技支撑能力更强,大竹工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入驻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3个,建成投产企业23户,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5.6亿元、工业增加值37.7亿元,利税8.3亿元。大竹县工业园区已被列入“全省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是“四川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王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