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上午,笔者驱车来到大竹县童家乡天星寨村6组,只见连片的地膜铺满大地,颇具规模的拱棚里,露出一排排、一厢厢青翠碧绿的玉米苗、旱育秧……在明媚的春光下,人们欢声笑语。
在村民徐存志撒播的稻谷旱秧大棚旁,只见5、6位村民正围着乡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代显全,认真地听他讲解近期旱育秧管理要点,“这段时间温度偏低,要将薄膜盖严实,才利于稻谷升温发芽,清明过后才能揭膜,主要是防止倒春寒影响秧苗泛黄,两叶期前一般不喷水,还要注意病虫害预防……”闲暇片刻,老徐告诉笔者:“育旱秧不单是节省劳力,跟常规育秧相比,每亩稻谷能增产50公斤左右,我家5亩多水田,栽插旱育秧有15、16年时间了。”
自立春以来,该乡组建了11个工作组,分别由乡领导和驻村干部带队奔赴各村组,帮助农民协调解决春耕生产中的问题。乡村干部深入一线后,围绕水稻、玉米、红苕、多经“四苗”,突出抢种、抢育、抢管,严把农资、良种、面积、科技“四关”。乡农业服务中心会同乡村干部为农民送去玉米、水稻良种,印发技术资料1.1万份,乡政府采取多种形式把生产技术传授给农户,并组织调运农资满足春耕所需。乡政府除办公室留一人值班外,其余干部到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闹春耕。
·王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