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笔者在万源市梨树乡学堂屋赵登兰家发现,70多年的时光,没有抹去她家竹编粉壁上的12幅红军墨书标语,这实在是一个奇迹。
据了解,1934年夏,万源保卫战硝烟弥漫,王维舟率部驻防梨树乡一带。当时,红军医院设在学堂屋农民赵登兰的房屋里。王维舟夫人马奎宣时任红33军医院文书。
94岁的赵登兰告诉笔者,当时为了宣传党和红军的政治主张,马奎宣找来木梯子,左手端墨碗,右手握毛笔,小心翼翼地登上梯子,在洁白的墙壁上写下了12条唤醒民众的红军标语。“我17岁嫁到王家不久,就腾房子给红军作医院,红军待人好,为我们看病不收钱。”
在赵登兰家房屋木架穿方的一面墙上,有12个白色方块,每个方块写有一幅标语,笔力遒劲。标语内容铿锵有力,富于鼓动性、战斗性,比如:“拥护中国共产党!”“建立苏维埃政府!”“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等。(王永明 王成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