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来,武汉市部分中小学生感染“红眼病”。记者采访相关部门和专家,了解到红眼病的特点、传染途径和预防措施。
红眼病即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本病特点是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很快,发病集中。接触传染源后2—48小时内双眼可同时或先后发病。自觉眼不适感,1-2小时即开始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很快加重。患者具有明显的眼刺激症状,表现为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流泪。眼睑水肿,睑、球结膜高度充血。
红眼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是接触病人的手、毛巾、脸盆等用具传染;网吧、游戏机厅、饭店、游泳池等也是重要的传播场所。
红眼病的传染性很强,短时间内可广泛蔓延,预防应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发现学生首例病人后,尽快做好隔离消毒工作。病人须隔离治疗7-10天。
二是患者脸盆、毛巾、手帕、书本和患者接触过的桌子、椅子等物品应注意消毒应进行消毒。消毒方法有煮沸、日光下曝晒、消毒液浸泡等。
三是教育学生搞好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最重要是教育学生养成不揉眼,勤洗手的个人卫生习惯。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