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防止党员领导干部插手工程项目、入股企业、经商办企业等行为,今年通川区先行在国税、地税、工商、国土、交通、建设六部门开展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从8月开始,该区集中4个月的时间,在全区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
当前,通川区正处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腐败现象的易发高发期。该区结合领导干部职责、部门和岗位职责,对城镇规划、工程项目建设、公共资源管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财政资金和专项资金管理、救灾款物管理、干部人事管理等重点领域和部门,对具体行使行政审批权、执法权、干部人事权、财物管理权的岗位和环节,采取个人查、群众帮、领导点、组织审的方式,查找内部权力运行流程中存在的廉政风险,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目前,该区各级机关关口前移,力“晒”权力,公开权力内容、办事流程、权力依据,对权力运行进行全方位监督制约,从规范行政决策权、审批权、执法权着手,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筑牢党员干部思想、权力、机制和法纪防线。同时,充分发挥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畅通监督渠道,扩大监督范围,把监督从干部的工作圈向生活圈、社交圈延伸,更加注重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督促领导干部“严治家、慎交友”,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对可能发生的腐败行为实施有效控制,该区还采取了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置等措施。前期预防,从加强党性修养、思想道德建设和制度机制层面做好防范,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排除隐患;中期监控,通过对岗位行政行为、权力运行、执行制度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后期处置就是要对有明显风险表现的个人及时进行纠错和提醒,防止可能出现或正在演变的腐败问题发生。
据悉,该区已把防范工作纳入惩防体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作为政风行风建设、行政效能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
(程杨君 孟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