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16日至18日的大雨,造成达州主城区多条沿河街道被淹。通川区对全区防汛工作进行了紧急动员部署,拆离人员,搬迁物资,初步统计沿河有4000人在洪峰到来前搬到安全地带。
针对主城区防洪救灾面临的严峻形势,区防汛领导小组要求东、西、朝三办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一级响应机制。办事处和各社区工作人员密切关注汛情变化,对沿河沿山街道实施全天候监控,及时排查地质隐患,完善防洪抢险预案,迅速进入备战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和辖区巡逻制度。针对滨河路、滩头街、南门口、永丰街、滨河西路、凤凰山、鹿鼎寨等防洪和地质灾害容易发生的重点区域,三办还制定了相应的区域性防洪抢险措施,安排了专人值守,根据汛情变化,积极动员协助商家、住户主动搬迁撤离。
目前,东办的二马路社区、凉水井社区、会仙桥社区,西办的红旗路社区、永丰街社区,朝办的红岩社区受灾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18日晚下午6点,滨河路全面被淹,沿街100余户商家于17日晚全部安全撤离;滩头街、珠市街、二马路、箭亭子、南门口、石岭桥、滨河西路全面进水,临街商家和部分二、三楼住户在三办和社区工作人员带领协助下进行搬迁,滩头街搬迁商户40余户,珠市街搬迁商户400余户,永丰街、箭亭子街搬迁商户500余户,滨河西路安置受灾群众300余人。初步统计搬迁商户和受灾群众超过4000人。
18日下午5点,洪水一度逼近市委党校,淹没南门口路面和原火电厂附近桥一座,距离塔沱广场路面不足5米,抗洪抢险形势一度非常严峻。当晚7点,洪峰全面抵达达州,三办领导全部实行“一岗双责”,下到各社区、各街道一线指挥,及时处理突发状况。
(程杨君 本报记者 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