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1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何健,副市长陈中华深入万源灾区部分重灾乡镇,看望受灾群众,慰问参与抗洪救灾的武警官兵和广大党员干部,检查指导抗洪救灾工作。何健强调,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摆在首要位置,进一步加强自然灾害预测预警,严防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在此次暴雨洪灾中,万源城区发生多起泥石流险情,山洪淹没了多条街道,淤泥最深处几近一米。洪灾发生后,万源市武警三大队200余名武警官兵紧急出动,积极投身抗洪救灾工作。上午8时30分,何健来到城南大道抢险现场,亲切慰问正在紧张进行抗洪救灾的武警官兵。何健说,在万源遭受特大暴雨洪灾的关键时刻,武警官兵服从命令,听党指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希望大家继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再接再厉,科学救灾,为夺取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作出更大贡献。
国道210线是万源对外的重要通道,更是60万万源人民的生命线。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中,210国道被严重损毁,泥石流夹杂着乱石封堵了十几处路段,平溪一号桥更是被无情的山洪彻底冲断。何健走上悬空的断桥残檐,实地察看桥梁损毁情况。经过与交通局技术人员现场商量对策,决定紧急调运架设战备桥,先解决通路的问题。何健指出,道路畅通是夺取抗洪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胜利的关键,市、县交通部门要组织一切力量,尽快打通生命线。对险工险段要派专人死看死守,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物资到位。要保证公路交通抢修进度,做到人歇设备不歇,力争在最短的时间修通水毁公路。
暴雨形成的山洪造成太平镇石岗村1人失踪,81间房屋垮塌,112间房屋成为危房。来到该村受灾最严重的坪溪塘,看到满地的残垣断壁,何健神情凝重。“受灾的群众安置在哪里?”“他们的生活有没有保障?”当地村干部告诉何健,村里采取了投亲靠友与集中安置两种方式,将全村500多名受灾群众全部妥善转移安置。何健强调,要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多种途径,克服一切困难,动员一切力量,妥善解决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住所、有医疗。在危险没有解除之前,决不允许回迁。
暴雨洪灾发生后,达陕高速公路各施工标段也不同程度发生险情,尤其部分弃渣场排水设施不完善,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何健一行先后来到达陕高速公路各施工现场,听取情况介绍,实地察看料场、渣场等可能出现险情的地段。他指出,达陕高速公路涉河施工项目多,战线长,有的施工场地狭窄,加之部分料场、渣场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一旦降雨持续,极易引发山洪和泥石流,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要深入开展隐患大排查,严格整改落实到位,确保防洪安全、避险安全、施工安全。
如注的暴雨已整整下了两天,山区的土壤含水量接近饱和,18日上午,太平镇鞠家坝出现泥石流滑坡险情,严重威胁着当地39户268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上午11时许,何健第一次来到鞠家坝,安排国土部门加强监测,嘱托当地领导干部尽快疏散群众。下午17时10分,在重灾乡镇指导完抗洪救灾工作的何健再次来到鞠家坝,临街的山道已经成为一条近两米宽的小河,滚滚山洪卷着泥浆汹涌而下,漫上了公路。何健再次停车,询问受灾群众的转移安置情况,得知268名受灾群众已全部转移并妥善安置,何健表示满意,他要求当地干部,暴雨灾情还在继续,要继续保持警惕,当前的首要任务是保证人民群众的安全,要一家一户地搜索排查,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确保万无一失。
在当天的抗洪救灾过程中,何健反复强调,越是急难险重关头,越能检验干部作风和工作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站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带领广大群众,切实做好抗灾救灾工作。要组织专家对地质灾害点进行“会诊”,制定科学的治理除险措施,确保不再出现人员伤亡。电力、通信、交通等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尽快抢通水毁设施,为抗洪救灾提供坚强保障。要立足抗洪救灾与生产自救相结合,继续落实好各项抗洪救灾措施。要迅速科学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努力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
(本报记者 陈思永 袁光宇 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