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随着教育主管部门“禁补令”的出台,学校不能组织学生补课,教师不能参与校外补课,学生学习之外的空余时间增多,如何合理安排学生的空余时间成了许多家长最头痛的事情。补习文化知识,培训各种特长,或者参与一些实践活动成了很大一部分学生及家长的需求。但纵观达城各种短期培训机构,数量虽多,但上档次的却很少,根本满足不了学生和家长的需求。
家长着急:课余时间不好安排
“爸爸,我放学了,怎么家里没人做饭啊?!”3月8日下午,正在达城某单位上班的李先生接到了在达城某中学读初二的儿子的来电。“才5点40分,怎么就放学了啊?”李先生看了看墙壁上的挂钟反问道。“从新学期起,每天下午少上一节课,同时星期六也不补课了。”儿子回答说。“这怎么办才好呢?”接到儿子的电话,李先生一脸的无奈。
李先生说,以前儿子每天下午约6点30分才回家,星期六在学校补课,他几乎没啥操心的。如今,儿子的作息时间改变,他的工作时间却没法改变,如何管理孩子成了一个大问题。于是,他决定给孩子选一所培训学校,让孩子去补习。连日来,李先生利用休息时间,先从离家较近的培训学校看起,结果跑遍了大半个达城也没有找到一所让人满意的培训学校。
家长期待:品牌培训学校出炉
连日来,记者对达城众多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学生及家长对培训学校的期望颇高。不少学生及家长希望:一是培训学校最好离家相对较近,地理位置既不能处于闹市区也不能过于偏僻,周边环境相对较好;二是校园环境优美,学习环境舒适,教育教学设施先进;三是学校师资力量强,教学方式方法要新;四是收费不能太贵,最好不以单科计算。其中,学生及家长最担心的还是短期培训学校的师资力量。一位家长对记者说:“以前,孩子在学校补课,教师有文凭又有经验。如今,学校的教师不能在校外兼职,培训学校不可能配备那么多的名优教师,多数是临时招聘的一些大学生,这让我们非常不放心!”
社会担忧:培训市场乱象丛生
据调查,目前达城许多学生及家长都期望能通过学校以外的方式获得文化课程的补习或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短期培训市场。于是,一些人看准了其中的商机,大肆兴办各种短期培训学校。但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所谓的培训学校,其实就是举办者临时租用几间民房,搬几套桌椅,招几个大学毕业生,便开始四处招揽学生。同时,一些短期培训学校根本无活动场地,楼梯间、过道狭窄,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一教育业内人士指出,“禁补令”的出台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规律的一件大好事,但也存把一部分教育责任和义务推给家长和社会。这就希望相关部门要积极应对“禁补令”出台后的新情况,加强对各种短期培训市场的监管,给广大中小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校外学习环境。·本报记者 梁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