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宣汉县奶牛发展规划,到2012年将发展奶牛小区50个,存栏奶牛1万头,牛奶产量达到2.7万吨。今年该县将新增奶牛2000头,而目前已有200多农户向畜牧部门申请购买奶牛,目前已购回400多头。
曾经,宣汉奶牛业风光无限。
而几年前,因种种原因,宣汉奶农杀牛卖牛之风渐起,导致奶牛业逐渐“萎缩”。
达州人为耳熟能详的云蒙山牧场、西塔乳业疼痛过。
如今,在奶牛市场最低迷期,该县却在低谷时期做加法,奶牛存栏在逆势中翻番增长,由2000多头达到了5000多头,奶牛发展乡镇由6个扩张到15个……更重要的是,该县奶牛产业实现了养殖效益由单纯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奶牛产业已成为该县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特色产业。宣汉奶牛业迈上了“复兴之路”。
这缘于宣汉扶持奶牛业发展的一套“组合拳”,该县从政策扶持、壮大龙头、科技助力等层面上做文章,突破了瓶颈,使得奶牛业昂首阔步闯入市场。
政策扶持开辟复兴之路
在南坝镇新桥村,一排排现代化的牛舍整齐有序,70多头健硕的奶牛正争先恐后地吃着青贮饲料,怡然和谐的场景让奶牛养殖户唐怀平脸上始终荡漾着笑容,“没有县委、县政府好政策的扶持,我们哪能办起如此规模的奶牛养殖小区?”
唐怀平所说的好政策,包括政策性保险费由县财政承担150元∕头,奶农承担100元(其中天友西塔公司补助50元∕头;修建奶牛养殖小区占用非基本农田的按农业用地对待,免收有关费用;县财政对建有规范牛舍,奶牛头数达到圈舍规模60%的养殖户给予补助,从县外购进1头成年奶牛,补助1000元,新建圈舍按100元∕平方米、运动场按40元∕平方米、青贮池按30元∕立方米进行一次性补助;对农户贷款购奶牛的县财政给予贷款贴息;而龙头企业天友西塔对存栏规模在5—10头的,每公斤牛奶补助0.1元,养殖规模在10—30头的,每公斤牛奶补助0.2元,30头以上的每公斤牛奶补助0.25元,凡产奶牛在10头以上的,该公司提供移动式挤奶机免费使用。
优惠政策扶持,奶农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广阔前景,广大干部群众在全县迅速掀起发展奶畜高潮。该县先后组织各乡镇主管领导和农户去陕西、宁夏等地考察学习,引进良种,使奶牛养殖由胡家、花池等6个乡镇发展到目前的南坝、天台等15个乡镇,存栏奶牛达5000余头,新建了21个奶牛养殖小区,奶牛养殖户由200余户增加到现在的600余户。
根据宣汉县奶牛发展规划,到2012年该县将发展奶牛小区50个,存栏奶牛1万头,牛奶产量达到2.7万吨。今年该县将新增奶牛2000头,而目前已有200多农户向畜牧部门申请购买奶牛,目前已购回400多头。
家家都有科技“明白人”
良种、良法是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宣汉县抽调精干技术力量组成专业队伍,从饲养场选址、规划设计到良种引进、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实行全面技术服务。近年来,该县组织畜牧技术人员从全国各地购进一批良种高产奶牛,成立了高产奶牛繁育中心,全面推广奶牛改良,实行统一配种、统一管理,全县奶牛实现了良种化。为使家家有个科技“明白人”,先后聘请10多家大专院校的80多位专家举办培训班,县乡畜牧部门也先后派出技术人员深入养殖场、牛棚举办培训班300多期,培训农民6万多人次,推广奶牛生产实用技术6项,为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畜牧部门还实行了科技人员挂靠制度。安排中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每人挂靠一个奶牛标准化饲养场,定期上门进行技术指导,帮助群众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针对发生的牛奶价格下跌,养牛效益下降的情况,实施科技保护措施,指导饲养户使用“良种+技术+防疫”的综合措施,实现了降耗增效,保护了群众的利益。同时,组织推广玉米秸秆青贮技术推广和牧草种植技术的应用,每年青贮饲料20万立方米,让奶牛一年四季吃上汁多味美、鲜嫩的饲料,实现了增殖增效。
“龙头”带活整个产业
在大成镇锁辖村3社,一个现代化的牧场格外引人注目。该牧场由四川省天友西塔乳业有限公司创办,占地面积33亩,总投资近千万,目前存栏奶牛200头。牧场带动了周围农户发展奶牛,现已规划养殖奶牛户100户,届时,年产奶可达1500吨,可实现产值600万元。
昔日的西塔乳业因资金等原因,不能按月兑现奶农奶款,同时,牛奶收购价格也较低,挫伤了奶农养奶牛积极性。2007年天友乳业公司收购原西塔公司后,将奶牛基地建设发展纳入了重要工作日程,首先及时兑现解决了原西塔拖欠农户近80万元的奶款,随之出台了提高收奶价格、加强技术服务、免费提供挤(贮)奶设备、提供草种补贴等八条措施,初步收到奶牛养殖业止滑回升的成效。天友西塔公司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建设标准化收奶站3座,建立了南坝、花池、胡家、毛坝四个奶牛养殖基地,公司也将牛奶价格也从1.80元/公斤上涨到目前的2.60元/公斤,鲜奶交售量从不足2000吨增加到3500吨,2009年该县奶牛产业创造产值2000余万元,农民实现收入1500万元,并带动了牧草种植、饲料、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向仁元 本报记者 周本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