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首批51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皮影戏与昆曲、少林功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被列入其中。作为一门在川东北即将消失的民间艺术种类,皮影戏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和挖掘价值。皮影戏后继乏人的尴尬现状,使人忧心忡忡——
皮影是剪纸的姊妹艺术。它是用牛皮、羊皮、驴皮或纸张等,采用阴阳及色彩的虚实对比造型,以雕镂、刻画、着色、涂油等方法制成的平面图像,演出时配合音乐、锣鼓、演员的唱腔唱词及灯光效果,由表演者在幕后操纵影人身上的连杆儿,透过灯光可以在幕布上映出多彩且能行动自如的影像,所以皮影也称为“藏在幕后的戏曲”,即为影戏。
作为舞台戏曲的前身,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无论城镇还是乡村,皮影戏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喜爱,可谓盛极一时。皮影艺人常年走村窜户,虽然身份卑微,却凭借多才多艺在“江湖”上闯下了一席之地。如今,皮影戏正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和即将消失的危险,亟待下大力去保护、传承和发扬。在宣汉县土主乡,有位名叫梁映伦的老人,依然保留着这门手艺。
偶然机缘 踏入皮影艺术之门
梁映伦从小就对写写画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表现出戏曲方面的天分。在大人的鼓励与引导下,他习上了书法、绘画,还迷上了川剧。
事情发生在1983年底。当时,宣汉县准备搞一次农村文艺调演的大型活动,老君乡政府便邀请梁映伦代表该乡参加演出,他便报了一个“皮影戏”节目。梁映伦平时虽然能唱多种皮影戏曲牌,但可以绘画、刻印,自制的皮影道具却不能自由活动,达不到惟妙惟肖的效果。为此,梁映伦争取了十天时间去皮影戏重镇——阆中市,向皮影艺术家王昆老师学习。
由于时间紧迫,梁映伦争分夺秒地现场观摩、学习、领悟。王昆老师十分欣赏他写、画、刻、唱兼具的全面才能,很想正式收他为徒,让他以后跟着自己参加国内外演出。能够投身名门,从事自己热爱的皮影戏,梁映伦很是心动,可是,由于任务在身、牵挂家人,他只能无奈放弃了。
从阆中学习回来,梁映伦花了好几个晚上,赶制出一套完整的皮影道具。在全县农村文艺调演中,他表演的皮影戏一举夺得二等奖。从此,梁映伦在宣汉县声名远扬。
潜心研习多种剧目融会贯通
初次出道就获得成功,使梁映伦信心大增。从那以后,他更加刻苦地研究川剧人物特征、唱腔等以及京剧、豫剧等方面知识,汲取多种艺术门类的长处,努力融会贯通。在第一套皮影道具的基础上,他花费大量精力,常常一做就是一个通宵,自己绘画、刻印,增加了大量的神仙道化戏、历史演义戏、民俗生活戏等古、今人物造型,丰富了戏种。
剧目繁多,也使得皮影艺术造型丰富多彩。从梁映伦的道具我们可以看出,皮影的色彩分为红、绿、黄、白、黑五种,以深浅、浓淡、勾勒、平涂、润染为主要赋色手法,衬托出异彩纷呈的人物头面造型。这些家喻户晓的人物,刻画简练得体,线条粗犷豪放。忠义英俊者用枣红及近赤色,勇武豪放者多以绿色勾勒,正直无私者配以黑色脸谱,神异怪杰者多为黄色脸谱,专横阴损、心术不正或坐监犯科者勾白脸带横线,配以浓眉、吊角豆眼仁等等。影人造型真实、生动,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梁映伦的嗓音天生底色充足,经过名师王昆的指点,又加强了对多种戏剧的学习,他的皮影戏表演技艺日臻成熟。特别是对于川剧的100多个曲牌,梁依映伦可说是信手拈来、张口能唱。他表演的《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放圭》、《杀奢》,一个人包办了生、旦、净、丑各个角色的戏份,塑造的杨子荣、刁德一、陈蓉等形象,个性鲜明,成了备受人们喜爱的品牌节目。起初,当地人家办红白喜事,总要请他去表演助兴。后来,远一点的如宣汉峰城、南坝等乡镇以及更远的南部县,也有人慕名而来邀请。此外,他还多次应邀参加了南充市公演活动。
后继乏人古老艺术前景堪忧
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更新,各种文娱活动越来越丰富多样,加上皮影戏道具和表演要求手工艺术较复杂,使皮影戏、木偶戏之类的民间艺术逐渐淡出舞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关注皮影戏的人越来越少了,梁映伦只好把皮影道具无奈地锁进了箱子。尽管如此,他心底的情结却依然缠绕其中。实在手痒了,就把皮影道具从箱子里拿出来,摆弄一番,清唱几句。
据梁映伦介绍,皮影制作与雕镂有着严格特殊的工艺过程与方法。一般要经过刮皮子、浆皮子、选皮、雕镂这四个严格的步骤,且每个步骤都耗时不少。他认为学皮影戏不仅仅要会表演,还得具备一定的绘画功底,懂得道具的制作工艺流程,更重要的是,要有这方面的艺术天赋,才有兴趣学好。
接受记者采访时,梁映伦来了兴致,决定现场表演一番。他很快从箱子里找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造型,动作娴熟地一一“组装”妥当,便表演起来。虽然没有锣鼓、音乐帮衬,他手中的人物却显得那么活灵活现,一段清唱也充满了独特的韵味。
当记者者问及当前宣汉县还有没有其他人能够制作皮影道具和表演皮影戏时,梁映伦摇了摇头。据他所知,目前宣汉县已基本没有这样的人了,估计整个达州市也不多见。
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首批51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皮影戏与昆曲、少林功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被列入其中。作为一门在川东北即将消失的民间艺术种类,皮影戏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和挖掘价值。对于皮影戏后继乏人的尴尬现状,老梁显得忧心忡忡。
□ 符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