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不少学校相继建立了心理咨询室,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是沦为了摆设。一位从事心理辅导的老师告诉记者,学校专门对心理咨询室进行了装饰,安排专门教师负责心理咨询,但学生却并不喜欢来这里。他告诉记者,很多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一两个月也没有学生光顾是正常现象”。
是学生没有心理问题吗?非也。调查中记者发现,当前中小学生心理负担巨大,但他们却不愿意和老师甚至家长面对面沟通,他们更愿意通过手机短信和QQ聊天等方式,向他人倾诉心事或烦恼。比如本报小梅姐姐栏目,每天都会收到不少学生的电话、短信和信件,诉说心事,倾吐烦恼。
为此,记者认为,学生不是没有烦恼,也不是不喜欢和老师沟通,而是他们需要一种更好的沟通方式,希望沟通能秘密进行。因为说到底,一个人的心事和烦恼属于秘密,甚至是隐私,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隐私赤裸裸地告诉他人。因此,学校从事心理辅导的老师要转变方式,向本校同学公布自己的QQ、手机、邮箱等,让学生匿名和自己交流。同时,开展心理咨询不一定非要在心理咨询室进行,而是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若如此,才会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减缓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摆脱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报记者 陈鲸印·